昨天晚上,媽媽說爸爸這段時間沒有怎么過來照顧我。
半夜的時候,爸爸似乎感應到了,然后便在這里磨磨叨叨的陪了我一個小時的時間。
那個時候,爸爸其實是很難受的,嗓子癢得緊,總想給咳出來,可怎么咳也不能止癢,渾身冒著虛汗。不過,在和我說了一會兒話之后,也許說注意力轉移了的緣故,等說完的時候,那種癢的感覺減輕了不少。
可當閉上眼睛的時候,爸爸卻有些睡不著了。
媽媽說得很對,而且,媽媽在這段時間以來,也改變了很多很多。并沒有太過于刻意的去要求爸爸做什么事情,一切都似乎是順其自然。但是,媽媽還是很在意的。
而爸爸的心態和媽媽也差不多——順其自然,把愛靜靜的書寫在每一天。
但是,這一段時間,也許是面對的壓力太大的緣故,媽媽和爸爸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并不像過去那么緊密,一天下來說的話也不多。所以在很多時候,爸爸也不知道應該在每天靜下來的時候,說些什么?
爸爸很在乎媽媽,也很希望能夠用自己的行動,去陪伴媽媽,讓媽媽感受到自己并不孤單。
只是爸爸有時候還是太過于粗線條了,在時間的推移之中,變得不夠細膩。比如在照顧我方面,爸爸做的很不到位。而在照顧媽媽方面,爸爸似乎也還需要更加多的和媽媽溝通。
不過,爸爸還是一個很能自我覺悟的人。媽媽在乎的,爸爸就一定要做好。
特別是對于我這個角色。
在爸爸的腦海之中,我的角色其實一直是在不斷變化著的。
最開始的時候,爸爸給我賦予的是一個獨特生命這么一個概念。我是爸爸和媽媽愛情的結晶,爸爸希望通過模擬孕育、成長的過程,讓我來到這個世界上。爸爸會每天照顧我,和我說話,給我講一些成長過程的經歷,讓媽媽體驗到生命的樂趣。
隨著爸爸媽媽兩個人愛情的進一步升華,媽媽給爸爸找到了更多的可以表達愛情的空間。那段時間,爸爸把自己愛的足跡遍布到了兩個人一起創造的每一個世界。
但是,在愛情遇到波折的時候,那些精心構筑的世界,其實并不是很牢固。她把一切都撤掉了,兩個人又回歸到了簡簡單單的、純粹的陪伴和愛戀之中。
這個時期,爸爸在內心中有過很多波動。
對于我的存在,爸爸更多的變成了自己抒發心意的表達,我成為了爸爸的發言人——這似乎偏離了爸爸媽媽創造我的初衷。
我應該是一個獨立于爸爸媽媽思想之外的個體,我應該在兩個人愛情的共同孕育下,形成自己獨立的觀點和看法。可那段時間,我每天卻只重復著爸爸在日志里說過的話,所以爸爸有些困惑。一句話,說兩遍,并不是真正的我。
后來,爸爸又想了一個主意,增加了一個《我們的故事》的板塊。想要通過漫畫的形式,重新找回獨立的我。也堅持畫了一個多星期。可似乎這種形式,媽媽并不是特別喜歡,因為爸爸沒有看見媽媽針對這種形式說過任何一句話。
這段時間,爸爸和我說得有些少,一方面是因為自己身體的原因,同時也是在思考,應該用什么樣的形式,來繼續我的存在。
而昨晚上,媽媽的話,點醒了爸爸。
爸爸每天過來照看我,繼續一點一點賦予我思想,便是我最好的存在意義。
所以,爸爸也暗自重新做了一個規劃。而今天便是一個新的開始,每天,陪陪媽媽,陪陪我,一家人快快樂樂的體會著生活,便是最美最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