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蓋茨比》,一本薄薄的小書,卻比大部頭更令我不解。
我原本并不懂,但也不知道我最困惑的是什么。但那次母親翻過這本書后突然問我:“蓋茨比為什么了不起?”
為什么?我不知道,甚至連一個理由都無法想出。于是,我帶著這個問題又讀了一遍這本書。
現在,我嘗試著給出這個問題的答案。
首先,蓋茨比因他從小就認為自己不平凡并在長期努力追夢后成為了一個有地位、受人尊敬的人而偉大。
蓋茨比小的時候就認為自己是“上帝之子”,即使他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他小時候就開始了自己的追夢之旅。那時他讀的一本書上留下了一張作息時間表。內容有運動健身、科學研究、工作、練習演講和社交禮儀。同時有不去朋友家浪費時間、不吸煙、常洗澡、保持一定量閱讀、存錢、孝敬父母的總體目標。我覺得他這份時間表是值得學習的,至少對我有一定借鑒意義。他的時間表并不詳細,但是目的性相當強。他學習社交禮儀。有幾個普通家庭的孩子會學習這個呢?看看威爾森就知道了。他與蓋茨比出生時家庭應是相差無幾的,但蓋茨比成年時表現出翩翩紳士風度,而威爾森在客人到來時表現得比較無措,只能聽太太指揮。蓋茨比的禮儀學習在后期看來對他的人生起了重大作用。試想他17歲救起科迪時,如果不是表現得有禮有度,而是粗獷生澀,科迪會把他帶在身邊嗎?恐怕不會。他又不是虛有其表的,他還學習科學知識,嘗試研究發明,通過工作掌握某些技能,鍛煉出了一幅健壯的體格。他少時的這些努力,確乎是為他步入上層社會奠定了基礎。
在跟隨科迪的那些年里,我想他從科迪身上不僅進一步學習了社交禮儀,讓自己顯得如同貴族出身一般,還學到了科迪所有的管理經驗、投資眼光,繼承科迪的某些良好習慣,或許得到了人脈。待在科迪身邊使他受到了非常合適的教育,這恐怕是他真正在牛津讀書也無法獲得的。不過,一切收獲都建立在蓋茨比勤勞的工作上,是他對夢想的執著在支持他前進。
科迪死后,他沒能得到遺產,再一次一無所有。他參軍了,然后遇見了黛西。他瘋狂地愛上了黛西,但他明白他只有在有了足夠的財富后才能真正和黛西在一起。于是,黛西成了他想象中的世界的一部分,他也帶著這個有黛西的夢想被派上了戰場。
不得不說蓋茨比也是受到了上帝眷顧的,在戰場上所向披靡、戰功赫赫。但不知為何,戰爭結束后他沒能立即趕回而是在牛津讀了一段時間書。在此期間,在紙醉金迷的生活里掙扎急于安定下來的黛西嫁給了家世顯赫的湯姆·布坎南。蓋茨比終于歸來時便只能一個人在路易斯維爾的小路上回憶他們的愛情。他終究無法割舍這段感情,便開始了他那些不怎么正當的營生,在短短幾年內積累了足夠多的財富,將他的想象化為了現實。不,還不是,場景中少了一位主角——黛西。
全書并沒有交代他究竟是通過什么獲得了財富,販賣私酒、證券交易或許都是其中的一部分。這些生意都有著巨大的風險,雖然不那么正當,但我愿把它視作一種為夢想而承擔風險的做法。
蓋茨比夢想實現的最后一塊拼圖無疑是黛西,他為黛西的付出是不言而喻的。他清楚地知道黛西是一個“聲音里充滿了金錢的”女郎,對他的愛并不深,并且搖擺不定。蓋茨比還是沒有放棄黛西,努力讓她更愛自己,選擇跟自己一起生活。
這也帶出了蓋茨比的第二個了不起之處——堅貞不渝,執著的追求愛情。
在這一點上,蓋茨比和布坎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蛟S在他們還是個男孩的時候,他們是一樣的,每天和不同的女人在一起。在遇見黛西之后兩人就不一樣了。他們應是都愛黛西的,而布坎南在婚后不久就出軌了。書中沒有明說,但在廣場酒店里黛西的話已經很清楚了,他們離開芝加哥便是因為布坎南在那里留下了過多出軌行為,想要重新開始。更加不好的是黛西生產時布坎南也沒有陪在身旁,不知是去了哪里。他還在外包養情婦——威爾森太太,整日打著各種旗號到紐約城與之約會。蓋茨比不同。他在擁有了黛西后就再也沒有其他女人了,因為黛西日日夜夜都在他心頭。
在路易斯維爾,他與黛西共度的時光沒有得到足夠的描述,便不討論了。只說五年后重逢他為黛西準備了很多很多。他辦起了盛大的晚會,因為他知道黛西喜歡這樣紙醉金迷的環境。他期待黛西有一天能來參加,那時他再從人群中走出,多美的重逢??墒?,布坎南是不會讓黛西拋頭露面的,也看不上西卵的暴發戶,蓋茨比的心愿未能達成。他于是找上了黛西的好友喬丹,向她吐露了對黛西的感情,希望能得到幫助。最后在敘事者卡拉威的幫助下,他們重逢了,都表現得無措,但仍不失為一次浪漫的重逢。在之后,還是在卡拉威的掩護下,他們進展飛快。他們開始每個下午在蓋茨比家里約會,享受一份來之不易的快樂時光。蓋茨比是不滿足于此的,他所希望的是黛西能離開布坎南,到自己身邊,光明正大的。黛西卻不愿意。她只愿私奔。一方面就算蓋茨比與布坎南有同樣的財富,蓋茨比的身份還是沒有布坎南顯赫的,他只是一個暴發戶而已。另一方面,黛西恐怕受不了別人對她改嫁的評論,還是嫁給了一個地位不如前夫的人。這個矛盾在廣場酒店達到了頂峰,上演了一場爭搶黛西的沒有贏家的鬧劇,也推動了一件情節轉折的大事的發生。
死亡不期而至,黛西帶著極不穩定情緒離開廣場酒店時想通過開車讓自己舒服些。行至灰燼谷,車開得越來越快了,一個女人突然沖出,蓋茨比趕快扭轉方向盤,但已經來不及了,他們撞上了女人。黛西嚇暈了,蓋茨比將她送回東卵家中。沒有人知道車是黛西在開,都認為是蓋茨比開的。蓋茨比并未說是黛西開的車,他愿為黛西保守秘密。他愿維護黛西。他知道黛西已瀕臨崩潰,如果此時讓布坎南知道這件事很難說會發生什么。他站在樓下,看著黛西房間的燈,想要確保黛西的安全,卻不知道屋子里布坎南和黛西一派溫情。
第二天,蓋茨比在家里等黛西的電話,徒勞地等待。他在游泳池中泡著,威爾森一槍將他射殺,然后自殺,故事便戛然而止了。蓋茨比帶著他求而不得的愛情走向天堂。黛西和布坎南又一次逃離了,或許黛西還沒能得知蓋茨比的死訊。
蓋茨比的愛情,并不算是完完全全的單相思,因為黛西對他也是有感情的。但也幾乎是蓋茨比一味的付出,在身心上都不斷遷就黛西。黛西則是一味的索取幾無付出。或許是蓋茨比還不明白愛情的真諦,強行去愛一個重金錢勝過愛情,愛自己勝過愛他人的女人。不得不承認的是蓋茨比已然做到了極致,他足夠包容,無限量滿足愛人的心理需求,替愛人瞞下罪行,費盡心機地討好。他執著地追求愛情,這在美國的黃金時期,身旁人都只愛金錢的情況下是極為罕見的,更是價值連城的。
只可惜“帶著金帽起舞的”蓋茨比至死未能感動她。
最后一點,蓋茨比因他的赤子之心而了不起。
蓋茨比的心靈是干凈的,即使他的生意踩著法律的邊界。他有幸在中西部干凈的空氣中自在地長大,沒有被金錢熏黑了心。他的赤子之心使他能執著于夢想、能忠于愛情,更使他能如作者寫到的那樣有一種永不言棄的樂觀心態,一種羅曼蒂克的隨機應變。
他的隨機應變我察覺的并不多,或許這一點在布坎南到他家參加宴會時,他向他人介紹布坎南時表現得令人印象深刻。他說布坎南是著名的馬球選手。這話談不上有什么錯,卻起到了貶低湯姆·布坎南的作用。湯姆很憤怒,但說不出什么來,因為他確實沒什么工作,除了布坎南這個姓氏,他就只有馬球運動員這一點可說了。另外一處將他的隨機應變表現得突出的地方,是他遇見科迪時,想出的杰伊·蓋茨比這個名字。這個名字本身就是一種幻象,浪漫主義色彩顯著。
他的樂觀則是貫穿全文的重要元素。他在追求夢想時無限樂觀。從普通家庭步入上層社會是多么困難的一件事,他卻堅持不懈的為之努力,相信自己能夠做到。他本以為科迪給他留下的數萬美元能讓他開始有一個不錯的營生,可遺產被奪走了,他再一次一貧如洗。是樂觀讓他堅持了下來。他通過參軍有了一點積累,再一次向著上層社會努力,并最終成為巨富。但他的愛情還沒有結果。盡管他一再為黛西付出,表白心跡,黛西還是不愿意和他在一起。他知道黛西這樣一個“金”女郎死心塌地和他在一起幾乎不可能,但他還是樂觀的相信他能感動黛西。
故事的結局并沒有因為蓋茨比的赤子之心而完美,但這無損于他心靈純凈的美好,依然令人想由衷地贊美他的心靈,像他一樣逆水行舟,在渾濁糜爛的世界里守住本心;逆流而上,拼盡全力去追尋。
理由寫到這里,就再也進行不下去了。其實作者也未必覺得蓋茨比了不起吧!這個書名他直到書開始印刷還想更改。這個書名是在編輯帕金斯的極力勸說下才得以保留的,他說這個書名具有暗示和諷刺意味。我必須承認,在這本迷霧重重的書里,我并不能撥開重重霧靄,找到作者的本意,也不愿在探尋。因為,在我心里,蓋茨比的形象已如山般高大,我愿贊美他,愿如他一般:
“Run faster, stretch out our arms far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