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
子貢講:“夫子的講關于六經(jīng)的文章的學問,是可以習得和聽聞的;夫子講性與天道的學問,卻是不可習得和聽聞到的。”
關于六經(jīng)的文章的學問是知識,是可以通過傳授和學習而獲得,從而變成成為自己的知識,因為知識具有可復制性,即所謂的博聞強識;而關于性與天道的學問,卻無法通過導師而習得,導師所作的只能是點破和帶領入門,只能靠學生自己實踐和體悟而獲得,即使得到有關“性與天道”的知識,這些知識卻總會隨著歷練而不斷改變,人唯有達到一定的境界,方能悟到“性與天道”。
“性與天道”是關于人生終極問題的哲學:我們來自哪?我們去向哪?我們?yōu)槭裁炊睿?/p>
相對于《孟子》,《論語》通篇幾乎不談“性與道”,大概在于孔子認為“性與道”在生活踐行中,空談無益。
與其每天空想生活有什么意義,不如著手解決每一個生活問題,遲早自悟生活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