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我接觸斷舍離,我發現,姥姥是我的精神父母之一,對我的影響也是比較大的。
姥姥、媽媽、爸爸,養育出了矛盾體的我。
父母接納我嗎?
我內心一直認為,父母對我是不接納的。
聽說,爸爸曾經因為我是女孩兒,酒后哭過。
我和爸爸的關系一直都不是很好,后來我當了媽媽還和爸爸有過幾次激烈的吵架,看似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兒,其實是因為內心對他的怨念。
爸爸奉行的是挫折教育,他所謂的挫折教育就是在我考試失誤的時候惡語相加,有時候罵我連屎都不如。
我表面上會毫不在意,頂嘴或是爭吵反駁,內心是痛苦萬分的!爸爸對我的否定深深刺傷了我的價值感和資格感。
有時候我咆哮起來,就是爸爸的樣子。曾奇峰的解釋大概就是,我內心深處是深愛爸爸的,所以用這種形式忠誠與他。
而我,還是沒有接納那個現實,苦苦糾纏曾經的事實,一遍遍吶喊著:為什么?
怎么做會讓我感覺好起來?關注于解決問題,怎么解決問題?想到了遠離自尊的循環圈這個活動。
先回來吧。
媽媽接納我嗎?
媽媽為了我,就差有洪荒之力了。可是,我感受到愛的時候并不多,也不明顯。她總是在擔憂,有無數個怎么辦?
學習不好可怎么辦?考不上高中可怎么辦?考不上大學可怎么辦?考不上教師招聘可怎么辦?嫁不出去可怎么辦?
我需要力量感和指導,為什么我不會表達自己的需求?而只是煩氣的吵吵?
理論上我知道媽媽愛我,可是那份愛太沉重,太悲觀,讓我想躲的遠遠的。
去年冬天說起堂姐高收入和全款買房,又把我和她進行了對比。
我愛媽媽,但是還做不到接納。
只能讓自己離她遠一點,不被帶入那個窒息無力的空間,當然,我知道逃避無法解決問題。
姥姥,永遠在干活,也永遠在嘮叨,我到現在的很多行為是當初為了反抗她,可是,她卻是我力量感情來源。
當我逃開那個原生環境,我發現我平靜了很多,但是,情緒依然會有失控的時候,我知道,這需要一個過程,也許很漫長。
我不要冷漠色彩的平靜。
我期待,真正接納我,接納我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