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很快,暮色降臨,入秋以來,從未發現時間這么快,明明才睜開眼睛,還沒來得及看看路邊金黃的銀杏葉,還沒來得及親親拂過臉龐的秋風,還沒來得及數數門前的雨滴,重陽,來了。
不愛傷春悲秋的我看到圈里群里微博電視里輪番轟炸鋪天蓋地而來的重陽,沒來由深深嘆了口氣,媽媽在的地方才是家。遠方的爸爸媽媽,你們還好嗎?可有人問你們粥還溫?可有人為你們衣御寒?可有人在你們膝下承歡?
? ? ? ? 才上初中,爸爸因為老家的爺爺奶奶,費盡心思調回了老家,那是一個很落后很封閉的小鎮,但是卻有好幾家軍工廠坐落在山溝河汊,那時能進軍工廠,生活待遇要比普通市民好,三個孩子將來要安排工作,爸爸就這樣想著去了那個小鎮,正好哥哥考上技校去住校了,爸爸便帶上弟弟一起當了先行部隊。
每每寫回家信都說那個新地方如何美好,心中便多著幾許期待。考上師范那一年,終于和媽媽一起去了那個信中的世界:那是個什么樣的小鎮啊,兩間黑乎乎的平房,頭頂上裝著幾片透明的玻璃瓦,算是采光,做飯的鍋灶竟然是燒柴火的,旁邊堆著許多山上撿回來的枯枝,門口有一口水井,憑力氣拔水.....
我的天,這是什么情況去?魔術嗎?沒有了樓房,沒有了菜市場,沒有了分門別類的大商店,沒有匯演,沒有電影院,甚至沒有一條像樣的街道,更不要說有路燈。
我嚇得晚上不敢睡覺,白天不敢出門。媽媽整日和爸爸爭吵,要回去她的老家。只有弟弟最開心,漫山遍野瘋跑,爬到樹叢弄回來八月炸給我們吃,(我沒聽說沒見過的一種野果。)他還學會了挖蒲公英。
可是我不行,現在所有的一切生活都在顛覆我的認知,我的恐懼卻無人知曉,我每天每天瘋狂練吉他,那是我和媽媽要從老家搬走時,二哥送給我的寶貝,抱著吉他,恍然疼愛我的哥哥就在身邊。
我懷念自己從小生活的地方,雖然是那么小的一個城市,但是有青山綠水,有公園廣場,有東門老街從街頭到巷尾的不重樣的早餐鋪子,最重要是那個小山城里,有我的親戚朋友,他們是那樣愛我。
那時候,一放假就跑去二姨舅舅家混玩混吃,晚上回家都是三哥哥四哥哥把我背在背上,送我回去。經常都是趴在哥哥們的背上睡著而不自知。
上初中時,二哥買了一輛嘉陵125,天天來接我放學。二哥夸我長得好看,爸爸不在身邊,有哥哥在,我不能被人欺負。
一到過年,在大姨家吃甘蔗、米花球,大哥一定是傾其所有,看我們吃得高興,他就站在屋檐下笑。我會纏著勇姐姐,帶我看她們隊上壯勞力燒磚。
三哥最調皮,總是不知道從哪兒拽出來個竹竿,一頭纏上鐵絲圈,粘滿蜘蛛網,拉我到田地里粘蜻蜓,這時,四哥和華姐姐就會在稻田邊上挖荸薺,剛挖出來的荸薺還帶著泥巴的味道.........
每一個場景,每一個場景里的親人,我都想,想得心尖尖都是疼的。可是不敢哭,怕媽媽聽見,媽媽背井離鄉,跟著爸爸來到這樣陌生的地方,她也不習慣的吧?
? ? ? 再后來,媽媽終于不在和爸爸爭吵,三個孩子,爸爸的爸爸媽媽,爸爸的弟弟妹妹,都要求媽媽必須做好一個母親、長媳、長嫂的本份。生活太累了吧,媽媽選擇了適應和妥協。
隨著爺爺奶奶的相繼離世,小爹小姑相繼成家,三個孩子也都有自己的生活之后,爸爸的頭發越來越少,媽媽的腰越來越彎,炒的菜越來越咸,看著電視忽然就睡著的時候越來越多。我心疼地發現,原來歲月調皮無情,不知不覺,就偷走了爸爸媽媽的青春和健康。
而我們就像離巢的鳥,離爸爸媽媽越來越遠。不光是地理距離,還有生活方式、思想理念也越來越遠。
他們不愿意和兒女住在一起,爸爸媽媽曾經說過好多次,不會用電腦煲蒸飯,不會用全自動洗衣機洗衣服,甚至連網絡電視也打不開了,不會聊Q不會用支付寶。盡管是這樣,爸爸媽媽仍然在小兒子最需要他們的時候,千里迢迢去了江蘇。
? ? ? ? 沒互相說過一聲有多愛,是那個時代的人共有的特征,但是,不管是懵懂無知的我還是年過不惑的我,心里一直都知道:血,濃于水,愛,在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