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Bing的圖片是新墨西哥州的船巖。一眼看去很是震撼,但我卻不知道這船巖是個什么鬼。于是google搜索“船巖”,結果讓我很吃驚。維基百科竟然沒有這個詞的中文詞條!在底下一個果殼的鏈接里面看到英文叫做shiprock,我這才找到了英文維基的本尊。于是看了一眼這個詞條的不同語言的版本:
這個詞條,都有波斯語和捷克語的版本,竟然沒有聯合國官方語言之一的中文版本。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以為,如果維基沒有,也許百度百科會有嘍?雖然質量差點,也堪一看。但我發現我太天真了。
由此我不得不感慨中文信息環境的糟糕。雖然我個人閱讀英文倒是沒什么問題,但中國有這么多的人,又有幾個能讀完英文的?所以當一個中國人想弄懂船巖是什么的時候,是不是就該束手無策呢?考慮到絕大多數人根本都上不了維基,只能獲取百度百科這種低水平的資料,這樣的擔憂的確不是多慮。
的確,維基詞條的編輯需要志愿者大量的努力。我自己沒有付出過,所以牢騷起來也略顯無力。也許以后有空時貢獻那么一兩個吧。但當前另外一個問題更加吸引我:在維基百科上編輯中文詞條是否是最好的優化中文信息環境的方法呢?
編輯好了,也不是每個人都看得到。就算能看得到,詞條質量本身也受限于編輯者本身(考慮到中國編輯者的整體水平問題,和英文詞條的質量總是有不小差距)。就算少數詞條質量能跟上,如何能覆蓋盡可能多的詞條呢?
再進一步的問題:我們到底是需要優化中文信息環境,還是干脆改善大家的英文閱讀能力呢?如果是后者,中文的地位是否應該被捍衛呢?這真是個有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