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暢銷書作家格拉德維爾在《異類》一書中提到一個”一萬小時天才定律",他說:”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只要經過1萬小時的錘煉,任何人都能從平凡變得超凡.
在我的書架上就有這本《異類》.這個”一萬小時天才定律"流傳甚廣,影響相當深遠.然而如果仔細思考,卻不難看到這樣的觀點不免有失偏頗.雖說大部分人都無法堅持一萬小時的練習,但不得不說,刻苦練習的人還是很多,但絕非人人都能超凡.我們一般把這里的差別歸結為”天才”.
比較天才和普通人的”一萬小時”,也許他們練習的內容差別并不大,但是天才的進步速度卻要比普通人快得多,或者是在越過了某個臨界點后發生了普通人無法企及的質變.這是為什么呢?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主題:”刻意練習”.
什么是刻意練習?我們借用佛家說人生的三重境界來解釋這個問題.
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這說的就是未經練習的普通人了,就像嬰兒學步,只是為了學習走路,而無法看到本質.
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到了這里,看問題就不再浮于表面.植物學家看到的是生長的植物,地質學家看到的是地質構成,畫家看到的是投影和線條.這一重境界大部分通過不斷的練習都不難達到.
第三重境界”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到了這一重境界,看問題就突破了細節而直擊事物本質.修煉到了這里,一切細節都是手到擒來,而眼中看到只有大局.這一重境界大部分人都無法達到,原因就是他們不懂得刻意練習.要看到事物本質,需要不斷提高思維層次,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
刻意練習應該怎么做?這里可以分成三個層級:
其一是對基本知識劃小圈,進行持續,刻意的大量訓練.練習過任何一個運動項目的人都知道,初學者需要持續進行的的并不是整個動作,而是基礎訓練,看起來和這項運動毫無關聯的基礎訓練.習武之人要練站樁,學射擊的要先練舉槍,學射箭要先學持弓,就是這個道理了.而成大器之人,無一例外的都在這些枯燥的基礎訓練里付出了極大的努力.
其二是將基本知識組成更大的能力單元.在駕校學習開車的時,剛開始教練會讓我先把方向打到位然后再動車,但練習一段時間后就要求保持車輛運動中打方向,做出連貫動作.控制剎車離合器和控制方向盤都是基本知識,組合起來就是開車這個更大的能力單元了.
其三是在各知識能力單元之間構建認知框架.這實際上是把上一條繼續擴大,將各個能力單元編織成網狀構建通用的模型.比如將財務,統計學,復利計算等知識構建一個模型,就可以用來判斷一家上市公司股價高低及其投資價值了.
刻意+練習,刻意反思和提升自己的思考方式,再加上不斷的練習,學習能力就是這么提升的.改變我們的思考過程,這正是刻意練習的最終要意義,也讓它成為最終要的提升學習力的底層方法.
還等什么?擼起袖子加油練習吧!別忘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