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需求結構都是非常復雜的,每個人每個時刻的需求也不盡相同。但是,生活中會有一些基本需求是人人都有的,如衣食住行、愛與被愛。
基本需求是人們生活中最旺盛的一些需求。如果一款產品的核心功能能夠很好地滿足人們的基本需求,那么這款產品就相當于天生具備優良的基因,它的潛在用戶會非常多,用戶使用產品的頻率會非常高,同時用戶所愿意付出的操作成本也會非常高。這時候,產品往往不需要借助過多營銷推廣等外部手段,用戶需求自然會驅動用戶自發地來使用這款產品。
比如,「溝通」是人們的基本需求,很多人24小時都掛著微信;「獲取信息」是人們的基本需求,一旦遇到問題時,都會**慣性的打開百度、Google、必應等搜索工具。
此文參照產品經理的20堂必修課例舉兩種常見需求模型來討論不同層次的用戶需求。
1.KANO需求分析模型
定義
KANO模型定義了三個層次的用戶需求: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興奮型需求。其目的是通過對用戶需求的分類來對用戶的不同需求進行區分處理,幫助企業找出提高企業顧客滿意度的切入點。
KANO模型的三種需求根據績效指標分類就是基本因素、績效因素和激勵因素。
當然,KANO模型同樣適用于互聯網行業。
分析
基本型需求是用戶對產品基本要求。如手機能打電話。
這是用戶認為產品“必須有”的屬性或功能。對于基本型需求,即使超過了用戶的期望,但用戶充其量達到滿意,不會對此表現出更多的好感。不過只要稍微有一點的疏忽,未達到用戶的預期,則用戶滿意度將會一落千丈。
期望型需求是指顧客的滿意狀況與需求的滿足程度成比例關系的需求。如手機的回撥功能。
這是用戶要求提供的產品比較優秀,但并不是“必須”的產品屬性。產品提供超出用戶期望越多,用戶的滿意度越好,反之亦然。在市場調查中,用戶談論的通常是期望型需求。
興奮型需求是指不被用戶過分期望的需求。如手機語音撥號功能。
興奮型需求一旦得到滿足,用戶表現出的滿意度是非常高的。隨著滿足用戶期望程度的增加,用戶滿意也急劇上升;反之,即使在期望不被滿足時,用戶也不會因此表現出明顯的不滿意。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KANO模型中每個需求所屬的類型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人們對基本型需求的范圍會向期望型需求延伸,同時期望型需求也會向興奮型需求延伸。比如,80年代大部分中國人對食物的基本需求是吃飽,吃好則是更高層次的需求;而到了21世紀,大部分中國人對食物的基本需求是吃好,吃飽已經不能滿足大家的基本需求。
舉例
用KANO模型對瀏覽器的部分用戶需求進行分類
用KANO模型對瀏覽器的部分用戶需求進行分類同樣不是一成不變的,比如,在互聯網起步初期,「網頁打開速度快」是一個興奮型需求;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這個需求就變成了期望型需求;最后,大家理所當然覺得「網頁打開速度快」,這時它轉變成為了基本型需求。
思考
雖然說基本需求市場龐大,但這種需求點畢竟是非常有限的,相應的市場必然是競爭異常激烈的紅海。所以不是說我們要讓自己的產品獲得成功,就一定要瞄準人們的基本需求。比如說現在電商交易平臺。
而與之相反,小眾的需求,雖然產品的市場成長空間會非常有限,但是卻能夠避開激烈的競爭,讓自己能夠存活下來,為今后的發展贏得寶貴的時間,在某種意義上也有成功的可能。但有些新型的產品開發也面臨受眾被教育的成本。
由此可見「用戶基本型需求」≠「產品核心需求」
圍繞核心需求,會衍生出一系列的其它需求,包括各種各樣的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和興奮型需求。
弄清楚了用戶在不同需求上對產品的不同要求和預期,我們就可以有策略地選擇合理的用戶需求組合,在產品上提供相應的產品功能滿足這些需求,快速地提升產品的用戶價值, 使產品在激烈的競爭中贏得主動。
2.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定義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把需求從低層次到高層次分別為七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與愛的需求、尊重需求、認知需求、美學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
分析
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這是維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需求。在這個意義上來說,生理需要是推動人們行動最首要的動力。
安全需求[safety needs]:指希求受到保護與免于遭受威脅從而獲得安全的需求。
歸屬與愛的需求[belongingness and love needs]:指被人接納、愛護、關注、鼓勵及支持等的需求。
自尊需求[self - esteem needs]:指獲取并維護個人自尊心的一切需求。
認知的需求[need to know]:指對己對人對事物變化有所理解的需求。
審美的需求[aesthetic needs]:指對美好事物欣賞并希望周遭事物有秩序、有結構、順自然、循真理等心理需求。
自我實現需求[self - actualization needs]:指在精神上臻于真善美合一人生境界的需求,亦即個人所有需求或理想全部實現的需求。
舉例
在虛擬世界中,人的需求結構是直接與互聯網行業發展水平相關的,我們分為三種需求段。
「高效上網」成了網絡世界最基本的需求,這類需求是保障網絡世界里其他需求能夠正常實現的前提,因此,這類需求是網絡世界中最基礎的需求,搜狗輸入法、Google瀏覽器等巨頭應運而生。
在互聯網發展的初期,人們比較迫切期望得到滿足的是一些基礎的「功能需求」,如獲取資訊信息、與他人建立聯系等,這些需求造就了一批互聯網巨頭——雅虎、谷歌、騰訊。
當互聯網發展到了一定水平時,便開始出現一些用于滿足人們「情感需求」的產品。這時候,“博客”、“SNS”等新概念孕育而生,Facebook、Twitter 這些偉大的公司也隨之粉墨登場。
思考
雖然功能需求是情感需求的基礎,但是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人們對于情感需求的滿足會越來越強烈。正如馬斯洛所指出的,高層次的需求比低層次的需求具有更大的價值。像“自我實現”這種高層次的情感需求的滿足,更能夠激發用戶的熱情,讓用戶心甘情愿地付出更多的努力。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么用戶會買一個比普通手機貴的蘋果手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