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上班第一天,還適應嗎?”每輪長假過后,必有如此一問,剛剛過去的春節長假也不例外。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惡心、眩暈、腸道反應、焦慮失眠等……很多人一放完長假就會出現上述癥狀,這就是假日綜合征。
很多人得假日綜合征,全賴自己。想想自己在節假日中的“所作所為”吧——麻將搓了一圈又一圈,忙得通宵達旦;飯局趕了一場又一場,喝得東倒西歪;上網、看韓劇、打游戲、唱卡拉OK……說是放假、休息,其實比上班工作都累。
然而,國外似乎并沒有如此典型的現象,是老外的身體更好、更能扛嗎?我倒覺得是因為他們更會休息。夏天的美國加州,一到周末或者長假期,州際公路上最常見的就是拉著小型游船或者旅行拖車的卡車,這是準備去海邊度假的人;7月中旬到8月下旬是法國一年一度的旅游度假季節,除了出國旅游,城市居民大都喜歡到海邊或鄉間,去享受陽光、沙灘和空氣;而在我們的鄰國日本,以家庭或集團為單位,專門去打高爾夫球,打網球,滑雪,登山,遠足等以鍛煉身體為主要目的休假,也正成為越來越多人所喜愛的休閑方式……或旅行,或探訪親友,或看文化展覽,或運動鍛煉,這是不少發達國家民眾所選擇的休息方式,與我們的“宅”、“瘋狂”娛樂等行為大相徑庭。
國人應該摒棄“玩一玩、坐一坐、睡一睡”的休息觀,投入到更積極的休息中去。其實我們也是有健康的休息觀“基因”的?!饵S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中就有:“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意思說,生活淡泊質樸,心境平和寧靜,外不受物欲之誘惑,內不存情慮之激擾。中國人自古勤奮,卻也在辛勤勞作、刻苦研讀的同時,提倡保持生活的恬淡質樸,不過度娛樂、不放縱心智,如此,才能保證長久的健康。只不過現代生活加快,似乎“停都停不下來”,一旦放假,很多人很難適應,只好像工作一樣玩命“休息”。祖先們的健康休息觀,被我們給“遺忘”了。
除了對健康休息觀的“遺忘”或忽視,老百姓假期休息,還需要完善的節假日制度保障。目前我國只有國慶和春節兩個長假,難免有人會鉚足勁放松,黃金周變成“黃金粥”。然而在德國,除全年104天周末休假之外,還規定每人每年享有至少24個工作日的帶薪休假,假日總和接近150天。休假時間多,能錯峰出行,還能帶薪休假,誰不會好好規劃自己的假期、讓身心充分放松?此外,休閑消費觀尚未形成、產業規模不足、休閑教育幾近空白等,也是制約我國民眾健康休息觀念形成的重要因素。
希望以后的假期,我們能實實在在地把身體歇一歇、把心閑一閑,讓難得的假期,真正成為健康的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