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位朋友向我訴說了一件令她十分苦惱的事情。
在她的認知里,她已經二十多歲了,在北京工作,在北京租房,所以她家在北京,父母的家在老家。
這個觀點一出,遭到了他周圍各界人士的批評教育。有人認為“你父母把你養這么大,你這么想太冷漠了!”有人覺得“翅膀硬了這是,竟然要和父母分你家我家了。”有人則認為“這種說法是錯誤的,你父母在哪,你的家就應該在哪”
其實我覺得只是個人觀點不同,有的人依賴父母,就算住在外面也覺得只是住在外面的房子里。有的人性格獨立就覺得我已經長大了,就覺得我生活的地方就是我自己的家。
1.
大張偉說過:“別人都覺得安安靜靜才能好好休息,但是我就覺得吵吵鬧鬧才能好好休息。”
我就想和別人不一樣,為什么不可以。
別人覺得我不應該這樣,其實我也覺得別人不應該管我。
從小到大我們都被帶到一個怪圈里,別人都這樣,你也要這樣,你才正常。其實所謂正常,不過就是世俗。
2.
我上學的時候特別想進美術小組學美術,美術小組的老師看過我畫的畫找過我好幾次,于是就征求父母的意見,我爸拿著我畫的畫說,“畫的真好,但是學美術以后能干嘛啊。別人都不學,你還是好好學習吧。”經濟被切斷,于是我就放棄了。
然后這件事成了我整個青春最后悔的事。
我記得電影《誰的青春不迷茫》里面范甜甜她說她的理想就是做一個家庭主婦,好好過日子,別人都說著遠大的抱負的時候,她卻怯怯的和老師說:“理想說出來就不靈了。”其實只是怕別人笑話。
別人覺得當演員當科學家。當有錢人好。那和我就想當一個家庭主婦沖突么。別人根本沒資格來評論我的好壞。
不要被世俗的觀點扭曲你的理想,大多數人覺得世界首富好,也不是所有人都想當世界首富。很多人更想做喜歡而有意義的事情。
3.
我認識的一個姐姐,長相好,家庭條件好,收入高,沒事就出去小資一把,我這顆仇富的心真是看不下去了。
但是到了30歲沒有結婚也沒有對象,全家急的火急火燎的,集體買竄天猴,每天指責她不孝,連個對象都找不到。認為“你都這么大了,應該降低擇偶標準。”“你要是今年再嫁不出去就真的嫁不出去了。”
找各種人脈關系,恨不得連菜市場都不放過,安排一系列相親。
Excouse me?好像不結婚就活不下去了似的。
每天處理自己閨女像處理積壓貨似的,還準備大甩賣了。
有人覺得我,沒有對象就是單身狗,就比別人低一級,其實很多人只是根本不想找。一個人覺得搞對象好那是一個人的事,一群人覺得搞對象好那就是一群人的事,我就覺得單身好,別人不應該來評論我的想法。
世俗嘛,本來就挺俗的。但我們不必活成世俗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