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艾滋病零歧視日”,我想跟大家聊一部電影,與“艾滋病”有關,與“歧視”有關。但是從電影中,我體會到更多的是藏在這小眾、晦暗外衣下面強烈的求生欲和抗爭力。
一部在絕境中不斷發現生命意義的電影——《達拉斯買家俱樂部》。
主角羅恩自詡為“牛仔”,但并不打理牧場或是照看牛,只偶爾參加牛仔競技大會。他是一個電工,卻追隨被扭曲的所謂“牛仔文化”。他抽煙、喝酒、吸毒、好賭、沉醉于性愛,與追求牛仔風格的人士一樣仇視、厭惡同性戀。
影片的大環境背景與人設很值得玩味:1986年的美國,艾滋病被認為是同性戀者獨有的不治之癥,主角羅恩又深度“恐同”,在這樣一個情況下,當自己被確診為艾滋病且只有三十天存活期時,驚愕程度是一般人無法感同身受的。他不但要面對死亡的恐懼,還要面對自己世界觀的崩塌。
當然,你得先活著,才有資格談論世界觀。在即將逝去的生命面前,一切尊卑貴賤都成了空談。它會讓兩個完全不同背景的人走到一起,會讓兩顆沒有交集的心靈惺惺相惜。這也是為什么在《連城訣》的最后,水笙會在雪谷默默等候狄云,因為有過那一段“生死之交”的經歷。
羅恩也一樣,確診后的錯愕與不知所措,即刻被對死亡的恐懼和對生存的渴望替代。面對“老友”們的蔑視,他與他們劃清界限,開始自己的求生與抗爭之路:先是買通醫院的清潔工,盜取當時還在試驗階段并未大范圍使用的藥物AZT;發現病情無好轉且死亡宣判日越來越近,情緒崩潰想過開槍自殺,但還是擦干眼淚重整旗鼓;到墨西哥求醫,為一個被吊銷執照的美國醫生所救;病情穩定之后,起初為了賺錢,將藥物帶回美國出賣給艾滋病患者;后因FDA多翻干涉與阻撓,只得通過各種渠道在各國購買藥品供給患者,最終因為FDA在這件事情上的怠慢而與其對簿公堂。事情發展到最后,羅恩已經不僅僅是為了自己求生或是賺錢,而是因為一種理想和信仰而堅持著。
在確診的七年后、確診后的第2557天,羅恩去世。這一段經歷,堪稱傳奇,真正將“向死而生”詮釋的淋漓盡致。
關于“堅持”的力量,在我的文章《從喜歡到熱愛經歷了什么?》中已經表達了相關觀點,不再贅述。我想說一說此刻在我腦海中縈繞著的八個字:善待自己,善待他人。
一、善待自己
我們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偶然的,且生命只有一次。疾病、意外、天災等隨時可能奪走我們的生命,生命遠比我們想象的脆弱得多。既然來了,我們得好好活著,這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義務。
我對醫學不甚了解,只是憑借粗淺的認識談一些自己的看法。艾滋病又稱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是HIV病毒感染導致人體免疫系統受到破壞,進而使其它疾病入侵人體。也就是說,致死的原因往往并不是HIV病毒本身,而是因為人體的“防護墻”已經支離破碎,各類病毒遂能輕易殘害人體。
看看影片中在被宣判“死刑”之后得以生存七年之久的羅恩都吃了什么?礦物質鋅、多種維生素、蛋白質,還有少劑量的抗病毒藥。前面三種是什么?都是人體每天必需的、增強抵抗力、修復免疫系統的營養素啊!也就是說,是這些東西促使羅恩有良好的體力去與病毒斗爭,如果僅僅只有抗病毒藥,還沒等病毒被殺死,人就已經油盡燈枯了。
要善待我們的身體,健康飲食、規律作息、適量運動、良好心態缺一不可,這是一項龐大而系統的工程,要引起重視并落實到每一天。很多疾病是可以通過善待自己的身體實現預防與輔助治療的,甚至有的時候,只能自己對自己負責。
幾年前,我長過一個皮下囊腫,如雞蛋般大小,每到發作時疼痛難忍,嚴重影響了工作、學習和生活。去醫院看過幾次,也做了手術,但又復發,醫生也沒辦法在短期內徹底根治,只是給了一些飲食、理療、作息方面的建議。這算不上什么大病,其實就是免疫系統出了問題。于是我只得自己注意,清淡飲食、適當忌口、配合理療、規律作息,誰知大半年過后,發作頻率越來越低,近幾年都沒再發作過。
身體就是這樣:你如何對待它,它就會如何回饋你!
朋友們,無論你是身強力壯,還是體弱多病,從今天開始,善待自己的身體吧,因為它才是真正屬于你的無價之寶。
二、善待他人
電影中有一個很特別的人物,男二號瑞安,同性戀異性癖者(是異性癖而非異裝癖、變性人,這幾者的概念完全不同,我特地去百科了一下,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搜。)。
作為“恐同”者的羅恩,面對同性戀者瑞安,尤其還做女性打扮,一開始的憎惡可想而知,在正常情況下,兩個人打死也不會有任何交集。關于羅恩是怎么從憎惡到最后視瑞安為知交好友的,我認為分了四個層次:
1.羅恩被確診患了艾滋。這個病當時被視為同性戀者獨有的不治之癥,而羅恩也得了,雖然此時他對同性戀者還是嫌惡的,但自己得了和他們一樣的病,在潛意識里,他會對同性戀和艾滋病有不同于以往的認知。
2.治療及后期經營“俱樂部”過程中的接觸。這個過程是最重要的,我記得我小時候就有過類似的經歷:與班上一些內向、不起眼的同學甚少有交流,很偶然的,可能是換座位或者別的什么,有了接觸的機會,慢慢發現,他/她其實也健談而可愛。羅恩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和瑞安接觸,而且不可避免地接觸了大量同性戀者,讓他慢慢發現,其實這個群體并沒有那么可怕。
3.超市里的大打出手。羅恩、瑞安在超市里遇見舊日“朋友”,羅恩大方為彼此做介紹。朋友表現出對瑞安強烈的蔑視與厭惡,羅恩用武力制服他并強迫他與瑞安握手。這一刻,瑞安心理是深深地感動,而羅恩內心應該也是震動的,也許他自己都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已經視瑞安為好朋友了。
4.瑞安臨終前的那一筆錢。瑞安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也許這一生,在別人眼中他都像怪物一樣的存在,但是他堅持要做自己。而羅恩,恰恰是尊重并接受這個真實自己的為數不多的人之一。他決定要在羅恩最艱難的時候幫助他,向因為無法接受他而已經多年不聯系的父親借了錢,算是對羅恩最后的回饋。那一刻,他們像知己一樣深深地擁抱。
得知瑞安死訊,羅恩無聲地大哭。影片中羅恩有兩處這樣的哭泣,一次是準備舉槍自盡時的絕望與不甘,另一次就是對摯友去世的愧疚與思念。
影片的最后,羅恩對醫生伊芙這樣說:“有時候,我覺得自己是在為一個無福消受的人生奮斗,我只希望活得有價值。”
可以說,從確診到逝世,這2557天,羅恩才是真正的活著,所謂向死而生。羅恩學會了善待自己,通過各方面努力,為自己續了2527天的命,相當于醫生確診的85倍,讓自己有更多時間做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他也學會了善待他人,學會了接受一些看起來跟自己不同但依舊有人性閃光點的人,放下“歧視”。FDA對待這件事情的進展緩慢,從某個層面來說,也是因為“歧視”,認為患病者都是社會邊緣人物,因而對改變這個現象沒有強烈的訴求。
人生匆匆,可以真正學會并踐行“善待自己”與“善待他人”,也就不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