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從花圃打道回府,我和鄭先生都覺得很開心,在公交車上聊天。
鄭先生突然說道:“如果我們不買房子,也不要孩子,這一輩子可能要開心得多。”是呀,像我們這樣普通的上班族來說,每個月拿著為數不多的死工資,今年經濟蕭條工資不高甚至可能面臨失業,累死累活一年下來能存幾萬塊錢?物價上漲得太快,房價可能一天一個數,我們靠不了父母,也沒有過硬的關系,只能靠自己一點一點打拼,你說你何年何月才能存夠房子的首付錢?更別說買房子了。
我是去年從朋友那兒才聽說房貸一背基本上就是三五十年,天哪,我當時感到巨害怕。買不起房子的時候很愁,特別是當身邊的人好像都陸陸續續開始著手這件事的時候,一旦你買了房你可能更愁,還完貸款真的是遙遙無期,那個時候你不敢丟工作,不管什么樣都得忍受著。幾十年啊,每個月甚至每天都要省吃儉用,不敢隨意消費,戰戰兢兢,當你還完這筆錢至少也是五十來歲了。我真的接受不了。
再談孩子。現在的孩子不像我們那個年代,生在農村,很好養活,我記得我小時候因為欠債父母就出去打工了,我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后來奶奶去世爺爺一個人帶我,那個時候我穿的用的大多數都是表姐以前用過的,家里條件不好所以會經常下地干點活(相對于同齡的其他人我其實干的特別少了),哪像現在一樣各個孩子嬌生慣養,一些基礎花銷比如小時候的奶粉、玩具、衣服就不談,上學、補習班、興趣班什么都是錢,經濟壓力真的太大了。就像我同事,跟我同齡,她的孩子已經一歲多了,她說自從結婚有了孩子,每個月的工資一到手就沒了,再也不像以前一個人的時候那么滋潤。另一方面,要把一個孩子教育好培養好真的要花好多心血啊。因為工作原因,我見到過各種各樣的孩子,家里經濟條件都很好,但是素質之低讓我害怕,孩子不是還生下來養活就完事,不是滿足他的一切要求給他很好的物質生活就行了,是要好好教育的,關于做人、關于待人、關于品質、關于學習等等,這是父母的責任,老師和其他人只能是略加引導,父母才是孩子的方向。
中國從古至今好像都是這樣,到現在,人們根深蒂固的想法就是要有房,似乎這樣才有一個可以依靠感覺安全的地方。如果真的不用買房,也不生孩子,每個月掙的錢夠自己花銷,和朋友多聚聚,一年下來可以多出去旅游,生活沒有什么壓力,幸福指數要高好多,光是這樣想想心里就美得很。
有時候我也在想,為什么現在大多數人都不愿意出去社交,很多人是社恐覺得很累,會不會也存在那種拼命工作掙錢沒有時間社交的人呢?
寫到這里,我覺得自己好累,壓在肩膀上的兩塊大石真是喘不過氣,像我這樣的人應該很多吧,我甚至一度覺得自己心理有問題了,
真希望我們能實現財務自由,或者實現精神自由敢于反抗。
好了,我需要冷靜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