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帆齊微課,22年度54篇,字數1584字數,累計90882字數
文/蘇子游
網絡是一個很神奇的地方,在這里你可以通過文字打開一個人的心扉,了解一個素未謀面的人,而在現實生活中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我對紅柳老師的了解,也僅僅是通過短暫地聊天和她的幾篇文章,可這并不妨礙我對她的了解。
紅柳是一位高中老師,出生于揚州鄉下的一個村莊,出生的時候,父親已經四十多歲了,上面幾個都是哥哥,紅柳的出生,讓家里總算有了女孩,父親特別高興。
父親特別疼愛紅柳,小時候,不知是營養不良還是先天不足,常常會頭暈,有時候頭暈得晚上沒辦法睡覺,父親就背著小紅柳在黑乎乎的村子里轉悠,直到她睡熟為止。
讀高中時,既要交學費,又要交住宿費,對于并不富裕的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資。
當了一輩子農民的父親,為了賺夠學費,找人、托關系,快要六十歲的父親,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了一份筑路工。
這是一份比較辛苦的工作,干的是體力活,拖板車,拉磚頭和鋪路。
記憶中的父母,只打過紅柳三次,最嚴重的一次父親因小柳不聽話打了她,小柳負氣離家出走了,到了奶奶家,不過,還是有點效果的,自此以后爸爸再也沒有打過她,我想更多是父親的疼愛吧!。
多年以后,當紅柳回想起這些往事時,卻從來沒有怨過父母,只是覺得自己當初太不懂事了,不僅沒有怨言,而且現在想來,有點好笑,又有那么點溫馨的感覺
父母雖沒有什么文化,但對她的影響非常大。
母親喜歡看戲,戲曲基本都是傳統的優秀劇目,受母親的影響,她從小就對《梁祝》《西廂記》《紅樓夢》等故事非常熟悉,由此也熟悉了揚劇越劇黃梅戲等劇種。
父親喜歡京劇,喜歡講故事,那時候為了鼓勵他們干家務,父親總是給他們講很多很多的故事。
二哥對她的影響也同樣很大,跟著他我讀了很多書,諸如《林海雪原》《紅旗譜》《紅龍夢》等,還教會了紅柳寫作的“一分為二”法。
學生階段持續讀的一本書就是《紅樓夢》,每個暑假幾乎都要讀一遍。
可能是因為她沉浸在書的世界里,沒有學會農活,也不太關注家長里短。
時至今日,紅柳對周圍的世界或是身邊的瑣事也不是太關心,也是和小時候的閱讀習慣分不開的。
小時候作文寫得還可以,不知道是受到二哥的影響,還是自帶的敏感與天賦,紅柳的作文總是得到老師的青睞
高考時候,語文考出了全校第一名的成績。
大學時,作為校廣播站的通訊員,寫過幾篇通訊稿。
畢業后,工作、結婚、養孩子……文字與她漸行漸遠。
文字的火種雖然沉寂了,但并沒有熄滅。冥冥之中,一直有種力量在向她召喚著
從去年開始在簡書日更,剛開始非常痛苦,但是可能應為是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再怎樣痛苦也沒有想到過放棄。
寫作和閱讀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一開始覺得讀了那么多的書,如果不輸出的話,可能不會留下深刻的印象,開始寫了以后發現對自己讀過的書也是一種整理,真正可以內化成自己的東西。
張曉風對她的影響很大,她的散文既有才氣又那么有真情,她想是不是要向這樣的方向發展。
同時她也喜歡小說,中學階段讀了大量的言情小說和武俠小說,簡友里幾個寫小說的文一直在追,也想試一試,現在還在摸索階段,至于將來發展到哪一步,一切隨緣吧!
正如齊帆齊老師說的:“閱讀是最好的精神救贖,也是最好的修行道場,寫作也是如此。”
對于閱讀,紅柳覺得一定要讀經典,除文學外,諸子百家、古希臘哲學,歷史、美學等等,它可以讓你少走彎路(閱讀上的)。
影響最大的一件事,應該就是加入齊老師的陣營,推開這扇門,為我打開了另一個世界,讓蟄伏于內心的寫作夢想被喚醒了。
人生中的困難應該不少,對紅柳來說因為疫情,使得他們一家三口相距三個城市不能團聚。
可紅柳老師并沒有頹喪,熱愛閱讀、寫作和古琴的她,對生活充滿了信心。
我從紅柳老師的文章里,看不到一絲對苦難和對貧窮的抱怨,而我看到的是溫暖的回憶、田園牧歌似的生活,這才是一個人的難能可貴之處。
由于文筆有限,僅僅是通過只言片語,很難完整地描述一個人物方方面面,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每個人都是一本厚重的故事,謝謝紅柳老師提供的素材,感恩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