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光中老先生那首《鄉愁》載著思緒回溯讀書時的光陰。那是我飽含深情朗誦的一首詩,聲音抑揚頓挫的讀成了“鄉愁是一座矮矮的墳墓,我在里頭,母親在外頭”全班哄笑不止,我也是滿臉的尷尬。那時的我,許是不曾在心頭體味過這兩個字,鄉愁。
老先生已經走了,想到這首詩,我卻笑不出了。那時可能從未想過這個小地方有什么好的,有什么可想念的有什么可愁的。當你變作游子,才會知道。你罵它一百次的地方,你無數次想逃離的地方,你拼盡全力遠離的地方,卻是無數次入夢的源頭。如今,鄉愁的意義我仍是不太懂,卻變成心中一縷深深的愁緒。
家鄉,是那個你走在路上腰桿都會挺直的地方,是那個你在商場里馬路上都底氣十足大聲說話的地方,是那個路邊攤大排檔都讓你覺得高大上的地方。
從來不覺得家是一間房子,更不覺得是一座城市,而是門前歪脖子樹上綁的皮筋,路邊畫的格子,丟來丟去的口袋。是小時站在它面前刷牙的壕溝,是稚嫩聲音的“門前大橋下,游過一群鴨,快來快來數一數,二四六七八”,也是每個中秋月圓夜趴在門上和姐姐們做的一首首詩,更是我們仨為迎新年準備的一場場小品、歌曲、抽獎、歇后語……
佳節年年在,玉輪月月圓,鄉愁卻從未停止。身處他鄉時,又和兒時一樣,多少次想逃離,卻是想回到兒時。想念進門就熱乎的飯菜,想念嘰嘰喳喳吵吵鬧鬧的聲音,想念姥姥姥爺、舅舅舅媽和爸媽一起吃碰聽胡的聲音。
如今,我有幸暫回家鄉,孤獨之感沒有了,父母親人都在身旁,也能有幸重回當年的小巷。
老房子不見了,壕溝填平了,吟詩的小院沒有了,過年排練的小黑屋回不去了,玩過家家的鍋碗瓢盆早不知丟哪了,跳皮筋的小伙伴一個都見不到了,姐姐們再見一次怕也要到過年了,卻也未必能見到。這是家,也不是家,回不去的,是那舊時光。時光荏苒,歲月如梭,這便是時間車輪的印記,也是光陰行走的代價。沒有一個人可以停留在原地,不會所有人和你步調一致。再親密無間也是兩條線,要么相交,要么平行。平行是永不相遇,相交終會分散。重合便不是兩條線。
小時候總是盼著長大,長大了可以去大城市,可以逃離父母管束,可以交男朋友,可以結婚,可以自由自在。長大了,就想對小時候的自己說一句“你太天真了”,那些曾經想要的,便是如今拼命想逃離的。那些曾經擁有的,是我們用余生來追求的。鄉愁其實懷念更多的是回不去舊時光。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能待在家里的機會如此的難得,以致那種不真實感時常涌現,好像一覺睡醒又會身處茫茫人海中。這種不安不是無端端來的,只因終歸還是要離開的。
家鄉是夢想中的故園,也是夢想的錮園。身處家中,夢想卻從未安于家中。人一步步走向成熟,夢卻不似迷霧終會消散,反似陽光日漸耀眼。從沒忘記過做夢,卻曾經放棄過逐夢。想要的很多,很多,擁有的太少,太少。
家永遠無法滿足逐夢的腳步,終是要踏上征程的。身處遠方,鄉愁濃。身處家鄉,愁緒亦未散。不是燕雀,歸巢不是終點。溫暖的港灣并沒有讓人樂不思蜀,而是讓人懷念雁行千里,鷹擊長空。
不久,我也會再踏上征程,再去逐夢,我會去那個有很多書可讀,有很多東西可學,有很多活動可參加,有很多平凡的人穿梭,有很多大人物開路,有百花爭艷,千鳥爭鳴,萬家燈火,有星光閃爍的地方。
也許白天光鮮亮麗,夜晚孤獨無所適從,也許工作俯首作揖,回家趾高氣昂,也許忙時累成狗,閑時葛優癱。也許多年以后,在那個遠方我仍然沒有存在感,但是我想有過夢我會有獲得感。這獲得感不是賺多少錢,有多大榮譽,而是歷遍險灘山峰,踏遍山谷平原,品遍花香鳥語,嘗遍苦辣酸甜。
如果可以,我想,讓遠方變成以后子女的故鄉,讓他們從小在這里成長,讓他們不用為夢想奔走,讓他們過我們奢望的爸媽在身邊,朋友不用分離,男神在隔壁,工作隔幾條街的生活,讓他們不用一長大便如劇場散場各奔東西,讓他們家和夢想重疊,讓他們不用面對夢想就是別離,讓他們不用再體味什么是鄉愁。
如果可以,我更想,家鄉和遠方一樣可以造夢,家和遠方的鴻溝可以填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