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P中說:重復過去的做法只能得到過去的結果。
前天跟一位小伙伴分享最近的感受,今天一看永澄的日更,直覺得吃了一顆功力大增的靈丹,感覺一下就知道老大在說什么,也覺得老大給自己的最近的感受作了一個歸納和總結。
今天老大說什么:
永澄:世界究竟是什么樣的,取決于你是如何看待它
(http://mp.weixin.qq.com/s/X5Jana-zIKZYKduiV6kClg)
- 原來我們原來堅信的東西,很多都是偏見,對于世界的認識是片面的、狹隘的、不合時宜的!
- 認知邊界之內是知識,邊界之外是見識,每一次認知的擴張會帶來突飛猛進的突破!
- 隨著人類知識的增長,我們的見識也在提升——解釋世界的能力在擴張!
- 影響我們解釋事物的因素,不僅僅有認知是否緊張,還有的就是你所擁有的知識多少,更重要的是自己是否愿意突破邊界獲得全新的見識!(解釋系統的每一次升級,就會帶來一次跨越式的大發展,這也是老大反復強調解釋系統重要性、必要性的原因。)
而我最近了解到一些知識:
—— 1——
《華爾街日報》統計了1000年來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中國商人6人,5人與權力有關,其中只有1人身份是商人,伍秉鑒,當年清政府的年財政收入是4000萬兩,伍氏家族財產是2600萬元(銀兩1872萬兩)也就是說,伍家的財產差不多等于清政府全國年財政收入的一半。真正的富可敵國。中國的茶葉那時候的緊俏(19世紀末之前,全世界只有中國產茶葉,茶葉成為西方的綠色的黃金),英國的生活里面,茶葉成了必需品。
感受:我從來沒有聽說過伍秉鑒這個人物,而且故事后,一是發現這位商人給世界的影響力何其大。二是所謂的鴉片戰爭是外國人沒有錢購買中國的商品,想出了這么招。用鴉片換中國的商品。(與歷史書上寫的會有差異),三是林則徐讓外國人交出的鴉片,是伍秉鑒跟外國人商議用錢買的。是受逼迫的。并不是外國人心甘情愿的。
最重要的還有一點,是清政府不直接和外國人做生意,而且全權委托廣州十三行去處理讓,十三行商來肩負起商人外交 司法 緝毒 緝私的所有的職能。把政府的職能十三行商來承擔,十三行商來是力不從心的。(現在看來,把一些罪責讓商人來承擔,是不合理的)
這些與歷史書所講的信息是不符的。所以永澄老大說原來我們原來堅信的東西,很多都是偏見,對于世界的認識是片面的、狹隘的、不合時宜的---我就想到這些。
——2——
另外也得知信息:到國家在提升體育方面場館建設,來提高國人的身體素質,所以本身場館是不怎么盈利的,而是通過其他的途徑來養著場館(類比現在書店模式)。哦,了解后,就知道,作為企業,如果有錢投資就跟著國家的趨勢走,看有沒適合的投資機會,如果,作為個人,就可以多利用場館來鍛煉身體。---這就是我們在知道新的信息之后,而產生的一些新的選擇和判斷了。
還有,當我獲知,實際上只有大城市才有那么豐富的圖書書店(用培訓,飲料等綜合服務來養),小城市逐漸沒有這樣優勢的時候,你可想想如何利用身在大城市的優勢比如多去書店開闊下眼界。
——3——
以上兩點讓我想到,你所擁有的知識多少會影響你的選擇,即你的決策系統。
這兩天我也看查理芒格,這是一位很多時間都在閱記,并且閱讀量驚人的人物,他不停的看著各個領域類的書(突破邊界獲得全新的見識)。
歐神曾在《關于妥協,時間,房價及人生的復利》一文中談過:
學習可以復利,可以形成顆粒不斷豐富完善的知識地圖,形成有生命力的一種正反饋的生態。
我們可以看到,那些大神大咖在不斷的獲取知識,像歐神就保留著10%的隨意學習領域(負熵)。
認知的擴張如此重要,因此,我的行動是,保持學習及閱讀的習慣,讓閱讀學習成為跟呼吸一樣日常的事情。
再來幾個大咖的對學習認知吧:
截圖來自以下鏈接:前騰訊副總裁為女兒訪遍英美名校,發現好學校只教一件事(http://mp.weixin.qq.com/s/_P8jC5RB87FFWtIbkptLXA)
唉,終身學習是如此復利的事情。
好吧,恭喜自己發財了(發現財富了)!!
書中自有黃金屋~嘎嘎
——后記——
【改變】:
有人曾對我說:不能一直在學習,要有產出。
表面上聽起來,這句勸話沒有什么問題。
但問題是:我聽了以后就不看書了。不學習了。
所以:觀察者決定觀察結果,要注意表面對的觀點,會對自己的行動產生什么樣的結果。
N年前還有人對我:你怎么還是一個學生的狀態,因為說話的人寫過書,勢能很高,我當時就蒙圈了。
現在再看,物是人非,看到各種變化,時間可以讓人智慧,變得更能看清一些東西了。
幾經反復,再加本月看了欣頻老師的解讀的盜夢筆記(如下圖),有了這樣的覺察后,會注意什么觀念在影響自己的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