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白天上班晚上自學,我是如何用50天考出高級中學教師資格證的?(筆試篇)》中,和大家分享了筆試準備過程當中我的一些心得。今天想繼續和大家說一說關于面試的一些想法。
一、外形——簡潔大方為上,拒絕千人一面
大學和工作期間,我先后參加過校園面試、銀行面試、教師面試,見過身邊朋友參加面試……不管是什么面試,一提到著裝,90%的人第一反應就是西裝+白襯衣+西褲+黑皮鞋的萬金油組合。
你以為你穿上西裝是這樣的:
一頭利落短發配上合體的西裝,美麗、干練,透過屏幕都能感受到撲面而來的優雅;
可實際上你是這樣的:
亂糟糟的劉海,老氣的盤頭,不合體的西裝,過分長的寬腿西褲下面搭著一雙融為一體的黑皮鞋,襯得本來就不高的雙腿更加短粗……Excuse me,你是來面試教師的,還是來賣保險的?
雖然西裝因為看起來嚴謹專業,歷來是面試人士的首選,但是這四點你需要注意:1.西裝很挑材質和剪裁,除非你能拿出一筆資金投資一套好西裝,否則它會在你身上變成一場災難;2.西裝很挑氣質,再好的西裝你沒有氣質也撐不起來;3.考官一天面試百十個考生,上圖這樣讓人無語的西裝打扮真的會讓他們眼睛很難受……4.你面試的不是金融機構職員而是老師,如果你是學生,你愿意天天看你的老師穿成這樣嗎?
你可以有別的選擇。根據我自己和身邊朋友面試的經驗,我發現相比于千篇一律的西裝,簡潔、優雅又帶一點設計感(時尚感)的服裝更討喜。不要以為考官都是老古板,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誰都喜歡讓人眼前一亮的打扮。比如下圖(面試一般在五月份,所以給你們推薦春裝):
簡潔耐看的白襯衣搭配一條直筒牛仔褲(不要有破洞),腳下一雙黑色平底鞋,既干練又fashion,不知道甩那些穿著不合體西裝的人幾條街!或者你平常就是個比較潮的姑娘,一些流行元素可不可以穿?當然沒問題!比如右圖的黑色上衣配闊腿褲,是不是也有種知性的感覺呢?(個人覺得面試的話那個大腰帶可以拿掉。)
西柚超愛白襯衣,去年面試的時候就穿了一白襯衣配藏藍色闊腿褲,就是我頭像上那一身。后來臨走的時候考官還夸我搭配得很好看,哈哈哈!
男生的話可以參考下圖:
想帶些干練,可以穿一件不過分正式的小西裝;想稍微休閑一點,可以穿一件帶點設計感的白襯衣。
說到穿襯衣,我只服楊洋:
還有,除非你面試的是體育老師,請,不,要,穿,運,動,裝。
需要注意的是,流行元素不要過多,一身搭配有一兩個就夠了。顏色最好以黑白灰駝為主,盡量不穿很顯眼的亮色,不然也會給考官浮夸的感覺。配飾不要戴太多,戴的話也以簡單大方為主。還有,考場里不一定有鐘,所以一定要戴手表!
再然后,女生適當畫點淡妝。不要求你畫得像我老公劉亦菲那么美,起碼把有點暗沉的膚色勻一勻,把吃甜食起的痘痘遮一遮,把熬夜長的黑眼圈蓋一蓋,把稀疏沒型的眉毛描一描,把干澀起皮的嘴唇潤一潤,用最真誠的態度告訴考官,你已經準備好了。
二、備課——抓住重點,利用時間
面試流程一般是報到、候考、抽題、備課和作答,其中備課和作答在不同的教室進行。抽完題后,監考員會帶你進指定教室備課,時間是20分鐘。題目一般是從課本中選擇一篇或部分課文,給出幾個要求,要你據此準備。下面列舉幾個往年真題供大家參考:
語文:根據柳永的《雨霖鈴》,設計試講教學設計。要求:
(1)朗讀所給詩詞。
(2)配合教學內容適當板書。
(3)針對該段內容,進行相應的口語教學活動。
(4)試講時間約10分鐘。
數學:正比例函數試講教學設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數學八年級上冊第十一章一次函數的11.2 ? 一次函數)。要求:
(1)配合教學內容適當板書。
(2)教學過程需有提問環節。
(3)教學中應有過程性評價。
(4)當提出一個問題,學生不會回答,或回答錯誤,你該怎么辦?
試講實際上就是講課,一切流程都和實際上課一樣,唯一不同的是,試講沒有學生,只有考官。但考官是“局外人”,只負責聽和評,不需要和他們有所互動。你要做的是把空氣當學生,假裝和他們溝通交流,對“他們”(實際是你自己)給出的答案進行評價和總結,完成你的教學任務,說白了,就是演戲,而且要相當自然。西柚建議大家考前一定要自己講幾遍,錄下像或找朋友幫你看,發現自己的問題。
試講只有十分鐘,不是真正意義上完整的課堂,而是只涵蓋一節課的一部分——主要是題目里要求你講的重點內容。比如語文上面《雨霖鈴》中提到的組織口語教學活動,數學上一個概念的講解,英語上現在時和過去時的區別……
拿到題目之后,你要快速構想一下流程。老師會給你一A4紙寫教案用。一個完整的教案要有格式,因為最后考官會讓你留下教案作為打分的一部分依據。
以上文《雨霖鈴》為例,一個完整的教案應該包含以下幾部分內容(翻出了當時做的練習題,字很亂,為了讓大家看得更清楚我重新抄了一份,筆芯~):
標五角星的是重點內容。教學目標那三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很重要,一定要結合書理解透徹。
在設計教學過程時,你要給每個階段一個大概的時間(重點內容要有所偏重),并以此為依據在腦子里組織一遍語言。20分鐘很緊,一般兩三分鐘構思,十幾分鐘寫,剩下幾分鐘一定要好好組織組織語言。記住一點,寧可講淺一些,也不要講深奧但自己不確定的內容。
三、言行——分析有理,自信合宜
在試講之前,會有個5分鐘左右的結構化面試。一般是隨機問你兩個題目,即問即答。主要是關于教師的職業認知、思維品質、教育機智、德育工作、人際處理、組織協調、校園安全等方面。建議大家買一本面試的書來看,里面有詳細的介紹和原題。結合日常經驗,總結答題套路,說的時候有條有理三觀正常,基本上沒問題。比如這個題目:
有學生跟你表白,你怎么辦?(2015年上半年真題)
這是人際處理方面的問題。學生也有感情啊,人家好不容易對你有點好感,你可不能傷了人家的心啊……
可參考以下套路:
(1)分析一下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表明自己的態度。
學生處于青春期,又和老師朝夕相處,有點
歪心思萌動很正常嘛……這是對我的一種認可,但是我要謹慎處理。(2)私下找學生談心,對他表示感謝,并委婉勸說。
我可以在學習上幫助你,在生活上給你建議。
但是感情上真不行,我有男朋友了……(3)讓他正確地把喜歡這種感情化為學習的動力。
(4)由點及面地總結一下自己的做法。
其實就是分析問題+提出方法+總結。
結構化面試結束,就可以滿懷信心的開講了。考官不會特別在意你知識多么淵博,能把一個知識點講得多么高大上,他們首先看的是你這個人的整體素質,譬如是否自信開朗、有較強的的情緒調節能力;說話是否有條理,分析問題是否迅速準確;語言表達是否清晰,發音是否標準;是否有臨場應變能力等。
我從一進考場,就一直是微笑著的,并和每一位考官問好。可能有的考官冷面,你對TA笑得不到回應,千萬別產生挫敗感影響自己的情緒,該怎么笑還是繼續。講課的時候,我簡單導入之后就切入正題,積極地和“學生們”互動,對“他們”進行評價和鼓勵,并穿插以板書。(板書一定要一筆一劃,不能潦草。)
我感覺自己比較出彩的地方是讀課文。我抽的是荀子的《勸學》,有一條要求是教師朗讀課文。我當時面帶微笑聲音洪亮,兩眼看著“學生”,一字一句讀得特別順暢,讀到興起時還加了手勢。當時就感覺幾個考官態度明顯不一樣了,都把眼睛從桌板上移開看向我,有兩個考官還露出了笑容。這對我是一種不小的鼓舞。通篇讀下來,所有通假字都認識,沒有一處讀錯,自己還是很滿意的。
當然,我也出現了幾個小狀況。一個是在板書的時候有一處寫反了,不過我馬上就發現并擦掉了,還隨機應變地對“學生”說:“謝謝同學們給老師指出錯誤,讓老師和你們一起進步。”還有一個是把“自己”的“己”寫成“已經”的“已”,自己沒有發現,講完課考官指出來的。當時還有點擔心,哈哈。
時間一到,你就要馬上停下講課,沒講完的要加一句結束語,比如“下課”或者“我們下次再講”,做到有頭有尾。
試講之后,考官可能會針對你講的內容提幾個問題讓你進行答辯,一般是從教學設計角度發問,比如問你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是如何確立的。通常考官的提問意圖有以下兩種:
(1)你的試講內容存在失誤。考官希望通過提問判斷你的基礎知識或能力是否扎實;
(2)你的試講內容有新穎之處。考官希望進一步了解你的思路,判斷你的設計意圖是否符合教學規律。
如果是出現失誤,你就要在回答中彌補并反思,端正態度改正;如果是有創新之處,要向考官解釋清楚,并反思可行性,表明不斷學習和摸索的態度。
這一步結束,就可以離開教室了。離開的時候,記得把黑板擦干凈,并和考官道別。然后回去靜候佳音吧。
出了考場看見很多考完的同學在聊天,我過去一聽,發現很多人都在懊悔自己表現的不夠好,比如說話沒條理、講課卡頓、聲音太小……還有個同學很倒霉,抽到一篇駢文,讓他講一下駢文體裁的特點和代表人物……他不會,也沒法瞎編,估計兇多吉少了。這種偏題一般是很少見的,看來抽題也要看人品啊!
四、和你分享——正確加堅持,是唯一的途徑
我不知道準備考試的你們對于這種范圍大、參與人數多的考試作何感想,但當我把這個想法告訴身邊人時,他們的第一反應都是“這個很難考啊”“那么多人考,希望不大的”“有人報班天天學習,你就在家自己翻翻書,能行嗎”。我以前在銀行的同事知道我要考教師資格證的時候,笑了笑,然后對我說:“你心可真大。”
好像,我們還沒有自我否定,就已經被這世界否定了一樣。
有一個很意思的概率問題:假如今年報考人數是50萬,合格的是5萬,成功概率是10%。有的人會想,這個概率挺低,估計我也考不上,也不用怎么復習了——于是走了個過場。抱有這種想法的人,大約有15萬,你成功的概率就提高到14%。剩下35萬人里,有20萬是學習不得法或者準備不充分的,概率成了33%。最后剩下的15萬人里有5萬人信心不足沒發揮好,那么你笑到最后的概率就是50%。你看,你只是好好做你該做的事,就已經甩下50%的人了。
生活中的事,往往都是這樣。不要一開始就被龐大的概率嚇到,因為能找到方法并始終堅持的人并不多。
正確的做法加堅持,是你唯一的途徑,也是最靠譜的途徑。
共勉。
本文已在版權印備案,如需轉載請點擊獲取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