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就是一種學習成長
01 寫作過程,就是認知升級的成長過程
前一段時間,羅振宇在得到專欄里面專門介紹了傅盛的文章《傅盛認知三部曲之一:所謂成長就是認知升級》,我非常認真的去拜讀了這篇文章。文章認為,人的認知狀態分為四種,“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這就是人逐步成長的四種境界。
傅盛的認知四境界
以寫作為例。在走進寫作學習班之前,我的寫作方式基本屬于盲人摸象狀態,摸到那里算哪里,自己開心就好,處在“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自嗨狀態。后來,發現這樣寫作就像沒有觀眾的表演,時間久了慢慢也沒有什么味道了。于是我開始看牛逼分子的熱文、爆文,他們是如何牛起來的呢?這個狀態就是走進了第二境界“知道自己不知道”。
學習班學習的過程,就是要實現從“知道自己不知道”走向“知道自己知道”境界跨越。寫作方法、技巧掌握之后,持續的刻意練習,把這些方法、技能內化后,就變成無意思的第四個境界了。
寫作過程,是寫作技能無意識-有意識-無意識的變化過程,也就是認知升級的成長過程。而模仿,是學習大師、靠近大師的最好方式。
02 正式作業
一、用五覺設計理論對句子“我來過這個城市”進行畫面感擴寫,寫3個以上版本。
版本一:我來過這個城市(家鄉城市)
商務車在城市主干道緩緩行駛,透過車窗,我看著街道兩邊鱗次櫛比的新建筑,鮮亮而生動,街道行人行色從容、衣著優雅,仿佛這不是我的家鄉,而是陌生而遙遠的一個故事。而記憶中的那棵古樹、那扇大門、那群熟面孔,就像懸掛在風雨中的老照片,歷經數十年時間的涂抹,已經面目全非。
版本二:我來過這個城市(大學城市)
酒店房門砰砰砰的敲響了,把我回憶中驚醒,我知道是同學老楊來了。打開門,滿頭白發、滿臉笑容的老楊閃入我眼簾,我努力克制自己的驚厥,一把握住他黝黑、略顯滄桑卻依然有力的手,“兄弟,好久不見,十分想念!”這句陪伴著我們走過幾年大學生活的口頭禪,觸動了我們對大學生活的記憶,開始了我們2個小時的回想與長談。
版本三:我來過這個城市(事業城市)
我驅車來到這個曾經奮斗三年的的金色玻璃裝飾的大廈。保安帶著白手套,引導車輛停放過程依然彬彬有禮,但已經不見熟悉的臉龐。大樓門口高大的石頭獅子在歲月的洗禮后,依然威風凜凜,不言自威,大堂已經重新裝飾一新,莊嚴而大氣,接待背景是巨幅的山水畫,又顯示出大廈主人的胸懷和視野。離開這個地方已經10幾年了,陌生而熟悉的味道,有點讓我有種穿越的夢幻錯覺。
二、金句改寫訓練,每個金句至少改寫兩個版本。
金句1:當你打開心扉,開始用包容的心看待這世間的一切,不盲目下定義、不狂妄、不自卑,明白這世間的陰晴圓缺后,依然可以和整個世界握手言和。
改寫版本1:當你歷經苦難,開始用過來人的眼光重新審視這個世界,不幽怨、不生氣、不妥協,洞悉了所有的是非成敗后,依然可以整理行裝,向遠方出發。
改寫版本2:當我關上房門,開始深深沉入自我冥思的海洋,舒展焦慮、舒展糾結,舒展緊張的關節,體會生命的另外一種狀態,依然能夠在蘇醒時和外面的世界翩翩起舞。
金句2:哪怕明明知道這個城市不屬于你,那也是你的城市,和你只有一回的青春。
改寫版本1:哪怕早已知道這個企業最終不會屬于你,那也是你的事業,和你無法重來的奮斗歲月。
改寫版本2:哪怕明知寫作不會給你帶來巨大的財富,那也是你的成長,和你一直無法割舍的兒時夢想。
03 關于寫作幾點新體會
1、文章中的高能詞匯、高能句式的就像女人身上的珠寶飾品,點綴恰當,可以讓我們的文章變得風情萬種。
2、模仿也是個技術活。模仿的好,就是創新;模仿不好,就是抄襲。
3、寫作要源于生活很簡單,但要高于生活,就不那么簡單了。結論是,我們做的事情不簡單。
4、“套路”是前人試錯之后總結的智慧結晶,不懂套路,沒有出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