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茹老師說,她做寫書訓練營是為了完成一個公益圖書館的夢想。又說,一個使命感,會讓自己快樂的堅持。
要問我,寫書的初衷是什么?
其實,在2017年2月15日,也就是5天之前,我壓根兒沒想著要去寫一本書,至少沒想著是現在就能或就去寫一本書。
大大大前天(也就是5天前),一位亦師亦友亦兄長的朋友。
他說,他報了個寫書課,三個月,逼一下自己,寫本書。
問我,要不要一起折磨一下自己?
而他恰好有個關于股權的好選題,問我有沒有興趣寫?幫我報名寫書課。
然后,我說,好!那就寫吧。
就是5天前,不到5分鐘的對話,我決定寫一本書,進入了訓練營。
都說律師是理性的,但在報名時第一次和張兵老師簡短的交流,直覺讓我知道這個訓練營會給我比自己想象的更多。
此刻,為了寫作業,回望發現,或許,去寫一本書,來參加訓練營,都是冥冥中恰到好處的安排。
在我還是一個小嬰兒的時候,對書就有一種別樣的“熱愛”。
據說,我會裝模作樣的把書一頁一頁的慢慢翻“看”過,每翻“看”過一頁,就非常小心翼翼的把這一整頁的書整齊的撕掉,然后,再“看”,再撕…我每次撕的可好啦,都不會把書上的圖畫撕壞。
這是和書,最初的遇見。
小學初中時,特愛看書,從插圖的,到拼音的,到大部頭的歷史的傳記的科學的,抓到什么看什么。
老爸不獨獨讓我看小說,估計是怕我看多了愛情故事早戀吧。
于是我就打著學英語的旗號,買書蟲英漢對照版的小說看那邊中文的故事。哎,所以說,父母管早戀,是根本管不住的嘛!(希望我爸不要看到這篇文字)
高中時,愛上了古詩詞。
雖然年紀青澀,但每每讀懂古人的情懷時,竟時常被感動的淚流滿面(其實沒學習法律前,我的情感還是真心是挺充沛的呢)
即使作者早已不在,但沉淀在他文字里的情感,卻可以穿越千年直抵我們內心,
我知道,這是文字的力量。
于是,我立下志向,要做一名記者,做一名作家。
想用自己的筆端,向人們去展示他們沒有看見的世界,
想用自己的文字,傳達出我的情懷,
不求深刻,但愿共情。
可是,呵呵,現實往往沒有理想豐滿,
老媽說,學文科沒前途,以“學文科,就斷絕生活來源”的強硬態度,讓我上了理科。
生活總是戲劇,大學選專業時,我卻選了一個文理兼收的專業,法律。再次,呵呵。
然后,我就慢慢忘記了,關于寫文字的記憶和向往,甚至能力。
如果說,為什么要寫這么書?
因為有需求唄。
市面上,做股權的,挺多。
大體可以分成三個派別。
法律風險派:哪哪是風險,啥啥玩不成;
學術派:死磕書本千萬遍,一天企業沒做過;
江湖派:文件資料一摞摞,要價收費節節高,法律風險不咋懂。
很多咨詢機構,一個股權設計,動輒就幾十萬,真特么貴,
貴也就算了,管用也行啊,有時,還特么不咋管用。
看不慣。
所以,我們想打造一個新的門類:股權設計極簡派。
律師最擅長把簡單的事情,搞的很復雜很高深的樣子(同行不要噴我哦!)。
而我卻想用最簡單的方式和表達,將復雜的股權設計問題,講到就算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小企業老板也能看懂。
另一方面,在寫書的過程中,還能梳理自己的知識結構,對自己的知識沉淀也是一個提高。
當然,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有人把我領進了這樣一個訓練營,
讓我恍然感受到了那個曾經情感充沛的自己;
讓我仿佛又被帶回了那個卷卷書香的甜蜜年代;
讓我好像又想起了那個年少時的用文字畫畫的夢……
誠然,我希望這是一本很有價值的書籍,
但我更想用它,討好了自己。
徐寧 ?出書訓練營第二篇作業 ?
?2017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