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要過某種生活
結果卻被
困在另一種生活里
不知為什么,我們就在通往幸福的路上迷失了自己。
因為封面的這段話,我被《內在革命》這本書吸引。我想知道,怎樣才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被困在自己討厭的生活里。
在看《內在革命》這本書時,剛好也在看胡歌主演的《旋風十一人》這部電視劇。因為《內在革命》這本書,看《旋風十一人》的過程中,有了更多感悟。
閱讀《內在革命:一本關于成長的書》這本書,并不是那么順利,這本書斷斷續續讀了一個月。第一天,翻開《內在革命》,因為白天工作很忙,還有很多事情沒有處理好,就會情不自禁地比較焦急,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心情也是比較著急。心不夠靜,因此讀起來沒有那么大的感覺。
這本書,不應該拿小說,工具書的方式來閱讀。這是一本自我內省的書,也是一本幫助你尋找內在自我的書。這本書,不是說看了一遍就扔在一邊的書,是需要在人生各個階段,時常拿起來閱讀的書。在不同的時刻,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心境下閱讀這本書,會有不同的頓悟。這本書,能給你的生活帶來多大的變化,要看你的頓悟有多少。
閱讀這本書時,速度盡量要放慢。講自己置身于作者營造的這個氛圍,去感受作者的文字,而不僅僅是閱讀。如果僅僅是閱讀,也許這本書帶給你的共鳴并不會很大,也不一定感同身受。
你要心無旁騖地置身于這本書,去感受它。最好在你把手頭的事情都處理好,心情比較平和的時候閱讀這本書。
這本書是關于自我成長,關于內省,關于回顧自己的生命旅程,關于尋找自己的人生方向。所以,一定要慢慢閱讀,一邊閱讀,一邊反省,一邊回顧,一邊思考自己想要什么樣的人生。
《內在革命》所講述的是你該如何從現在所處的地方重新燃起希望,重新獲得幸福。許多變化總是偽裝成了閉塞不通的死路,這本書將會教你打開通往變化之門,它還會教授你一些方法,幫助你了解周遭的環境,認識到自己身在何處,明白你的地圖是如何將你帶到了這里,處理你在這個意外之地遇到的所有問題。
人生中的改變,過渡等不僅僅是發生在你身上的某種經歷,它們還能讓你學習和掌握新的技能。
漫漫人生路上,每個人都會遇到一些關鍵時刻,生活會邀請(或者強迫)我們停下來思考:我們是誰,現在在哪里,我們是如何走到這里的,接下來又將走向哪里。
人生最基礎的三個問題:我是誰,我來自哪里我要到哪里去?其實生活的點點滴滴都是圍繞這三個問題,可是,我們卻不愿意靜下心來思考這三個問題。之前閱讀過一篇文章,主題是“大多數人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我們不愿意靜下心來思考,寧愿每天忙忙碌碌地做著瑣碎的事情,只要忙碌,就不必去思考這些核心的問題,這就是我們大多數人。
但,總是有少數的人,盡管過程很艱辛,他們依然思考著這三個問題,尋找著自己內心的答案。當他們想明白了這三個問題,人生開始完全不一樣。之前的人生也許像隨波逐流的船只,沒有目標,沒有方向,往往被生活的波浪吹到哪里算哪里。而當他想明白了這三個問題,他就有了人生的目標,知道自己的人生要往哪個方面。這時候,他不會再隨波逐流,他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即使披荊斬棘,也在所不惜。這就是《大學》里說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止”是目標,你首先需要知道自己要往哪個方面去。
《內在革命》的英文版的書名是《How Did We Get Here?》我們為什么到了這般田地?
如果你還活著,如果你還在成長,那么你在人生之旅中,一定還會遇到許多困難重重的轉變和十字路口。
《旋風十一人》劇中謝羽的故事,帶給我很多頓悟。他剛好就是《內在革命》這本書中描述的典型的例子。他是足球賽場上冉冉升起的明星,他的夢想是去曼城踢球,而他離自己的夢想越來越近。可是,突如其來,他的腳受傷了,粉碎性骨折,而且,留下了后遺癥。突然之間,他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俱樂部不再跟他續約,他去了三流的足球隊踢球,他已不再是以前的足球明星,有時候都無法踢完整場比賽。最后,他以酗酒踢球的風波草草退役。因為不想拖累前途璀璨的明星女友,他主動與女友分手。
他的經歷也是《內在革命》這本書中提到的,我們一不留神就走到了我們所不期望的生活中。當這個時候,我們該怎么辦?從《內在革命》這本書中,我們可以尋找到答案。
對現實不予理睬要耗費巨大的能量。當我們將所有的時間,毅力和努力都用來逃避真相時,就會精疲力竭——無論是在身體上,精神上,情感上,還是在心靈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認清你身邊和你內心的真相。
謝羽隱姓埋名,花了很多年,走了很多彎路,在翠英中學執教,才真正接受了現實,接受了自己,走出了過去的陰霾。
對于謝羽,他的生活走下坡路是有原因的,甚至醉酒踢球也是因為兄弟義氣,可是外界不會理解你,他們只會根據表面的事件來判斷你,責難你。這就是現實,沒有人會關心你做這件事是出于什么原因,他們只看表面。沒有人會真正了解你,只有你自己。即使是明星,名人,他們依然會在生活中經歷很多磨難,而這些磨難,他們只有自己扛過來。你只看到了他們成功的一面,你無法看到當初他們的掙扎和艱苦奮斗。
看《旋風十一人》里的穆奇,我仿佛就看到了胡歌本人。他的生活也曾出現意外巨變,也許《旋風十一人》中穆奇的心路歷程,他有切身體會。
還有一種更悲哀的人,他們的一生都是為他人而活的。
《內在革命》書里舉了一個例子:作者的朋友,他娶了與自己沒有共同語言的妻子,他做著自己不想做的事業,活了大半輩子,都是為他人而活。到了50多歲,才意識到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作者很形象地描述,我們的口袋里裝了兩張地圖,一張是他人要求的地圖,一張是自己的地圖。如果按照第一張地圖,我們的生活是可預見的,而第二張地圖,我們需要冒險。很多人以為自己是按照第二張地圖在生活,其實,是按照第一張地圖在生活。
我們從小就知道去適應社會,而不是去找真正的自己。
我們會被他人左右,過上自己不想要的生活。明明知道對方不是自己想要相伴一生的人,卻礙于朋友,家人,甚至只是為了向他人證明自己是有情有義的人,而與對方結了婚;明明知道婚姻已經名存實亡,早已沒有感情,卻要彼此折磨著也不愿意分開;明明知道自己不喜歡這份工作,卻要做著……我們敢不敢追尋內心的夢想?
我們內心所經歷的所有創傷,都讓我們更加堅強和勇敢。
讀到這句話時,想到《一萬小時》書中寫的一段,很多人名人曾經都經歷過苦難,甚至是單親家庭中成長,或者孤兒。因為他們從很小的時候就知道,必須靠自己,所以,他們的內心才更加強大,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苦難確實會給你帶來力量。你所經歷的任何苦難,都會讓你變得更加堅強。
最后,以書中的一段話結尾,也以這段話自勉。
死亡的方式不止一種。
每當我們阻止自己靠近真實的自我時,我們的生命就已經死亡了一點點。
每當我們否認自我時,就死亡一點點。
每當我們勸自己放棄夢想時,就死亡一點點。
每當我們拒絕聽從內心對愛,對親密,對愉快的激情呼吸時,就死亡一點點。
每當我們因為太恐懼而不敢完整地生活時,就死亡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