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看過一個問題:「如果有一天你財務自由了,你想過怎樣的生活?」
思來想去,我發(fā)現自己想要的就是「當下的狀態(tài)」,不著急地環(huán)球旅行,在一個地方賴上一段日子,像當地人一樣生活,以飽滿的好奇心去探索未知,對話、經歷、閱讀、寫作,繼續(xù)把世界的美好、我的思考帶給更多人。
盡管我現在是如此的財務不自由,一個月花銷要控制在3千人民幣,必須想方設法開源節(jié)流,但想著只要能繼續(xù)走下去,就無比滿足。我毫不猶豫地把錢砸在旅行上,因為它可以說是「唯一一件我花錢買了,還能變得更富有的東西」,讓我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認識自己,蛻變成一個更加包容開放、內心豐盈的人。
但旅行也不是什么神丹妙藥,觀光客到了新的地方,拍照、購物、享樂后,除了朋友圈多了幾個贊、行李多了幾件戰(zhàn)利品,還是原來的他。所以旅行不在于去什么地方、去了多少地方,而在于你「怎么旅行」、你最后能沉淀收獲的東西。
如果你也渴望跳出觀光客的身份,更深刻地理解這個世界,成為一個更會玩的人,不妨看看我如何深化自己的旅行方式,在旅行中成長。
01 從閱讀攻略到閱讀人
2014年,大三的我去了德國交換,這是我第二次出國。
此前我都會結伴旅行,但不知哪來的勇氣,我在異鄉(xiāng)的第二周就開始了一個人的背包旅行。當時人生地不熟,我花了很多時間做行前準備,啃攻略,定青旅,買車票,我把一切安排妥當才敢出發(fā)。《孤獨星球》的紙書很厚重,我還是一直背在身上,因為可以隨時拿出來做計劃、看地圖,這讓我很有安全感。
我每個城市預留的時間不多,以周末一兩天的旅行為主,基本不超過4天的停留。反正我早出晚歸,總能勤奮地看完所有重要景點。
由于學生黨沒錢,而歐洲的青旅一個晚上就要200多人民幣,基本上我哪里便宜住哪里,于是我和 Airbnb 就這么結緣了。我第一次民宿體驗尤其好,主人家熱情地帶我參加狂歡節(jié),載我去景點、火車站,在我離開后還常惦記著我在過得好不好。從這開始,我愛上了和當地人一起住,喜歡在陌生的城市有一個家,讓我在私密的空間里觀察他們的起居飲食、喜怒哀樂,一切我在景點看不到的東西。
我每個周末都會去旅行,為了可持續(xù),我在朋友的介紹下開始了「沙發(fā)旅行」(www.couchsurfing.com),這是一個全球的旅行互助社區(qū),旅行者可以免費住在當地人的家里。(具體攻略請看:最全面的沙發(fā)旅行攻略:你也可以免費睡遍全世界的家)。一開始我只是為了節(jié)省成本,但后來它成了我重要的旅行方式、一個認識陌生人的奇妙平臺。在做交換生的半年,我走了12個國家,睡了20多張沙發(fā)。我從一開始的不善言辭,到后來充滿自信地聊天,迅速適應和一個陌生人生活,傾聽他們的生命故事。
我慢慢發(fā)現,相比于閱讀攻略、景點,閱讀人和生活,是件更有意思的事情。因為旅行多了,就會發(fā)現風景不過大同小異,但人和生活卻各有趣味。
02 從到此一游到慢慢感受
隨著我旅行經驗日漸豐富,獨立性以及問題解決能力不斷提高,我開始不再迷信攻略,而是自信地訂票上路,也不去過多計劃,反正到了當地先隨意晃悠,結交幾個朋友,在本地人的推薦下靈活安排行程。
我不再著急去景點,能走路的就不打車或公交,反倒趁這個機會多走走大街小巷,近距離地觀察城市風貌,正是那些不起眼的角落會暗藏驚喜。
之所以強調走慢點,是因為人在著急之下能感受的永遠有限,我們甚至會被第一印象牽著鼻子走,把淺薄的感知當做是城市真實的模樣。
以印度加爾各答為例,這是一個歷史厚重的城市,我在這里見了不少中國人,但大部分停留極為短暫,或許作為一個輝煌不再的老城,它能提供的景點、娛樂并非最優(yōu)。一開始我也沒想到自己會在加爾各答呆兩周,只是越停留,就越為此著迷。
加爾各答作為英屬印度的前首都,文藝復興思潮、獨立運動興起之地,孕育自由斗士之余還出了5個諾貝爾獲獎者;它是高貴與卑微的共存,既有大氣的殖民建筑,轉角又有簡陋的窩棚,擠滿了貧困的拾荒者;既坐落著亞洲最大的紅燈區(qū),又有著全印度最多的書店,一種對知識的渴求讓平民也活得像精神貴族。
如果我只是到此一游,恐怕不足以感受其世間百態(tài)。
所以我希望你也可以走慢一點,就算看少一點,也要看深一點,最好還可以像當地人一樣生活。例如嘗試住在居民區(qū)而不是游客區(qū),去逛逛傳統(tǒng)集市而不是商場,去菜市場看看當地的蔬果;你還可以入鄉(xiāng)隨俗,例如去了南亞就手抓飯、吃當地人喜歡的路邊攤,一起慶祝他們的節(jié)日。
03 帶著問題去旅行
今年二月,我開了公眾號分享自己在印度間隔年的故事。持續(xù)輸出的承諾倒逼我更敏感地捕捉信息,更仔細地去觀察,仿佛我渾身長出很多小天線,挖掘這里的新事物,對比這里和我之前去過的地方有什么異同,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
漸漸地,我學會了「帶著問題去旅行」,每到一個新地方就選一兩個主題,深入研究背后的來龍去脈,這讓我從被動的信息吸收者變成了主動的學習者。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這些在應試教育里缺失的東西,我竟在旅行中找回來了。
這是我寫過的部分主題:印度流浪兒童、小拉薩的流亡藏人、德里紅燈區(qū)、瓦拉納西的苦行僧、消失的唐人街。
有人曾問我,如何在旅行中捕捉并研究這些獨特的角度?
最關鍵的其實在于你有沒有「文化好奇心」,它是一個人探索的驅動力。
其次,我很喜歡和當地人聊天,會把他們當做是自己的老師,積極發(fā)問,了解一切自己不知道的東西。
在大量的對話觀察和反思后,我會發(fā)現自己對這個城市的興趣點,隨后會從多種渠道補充對它的知識,例如看書、看媒體報道、看紀錄片和親自采訪。我喜歡在當地去閱讀相關資料,如有疑問就可以及時求證,結合他人的感知和自己的觀察,能讓我更接近真相。
在確定了研究主題后,我會和當地朋友分享自己在做什么,看他們是否有相關的知識或者資源能幫到我。
如果真想研究透徹一個主題,就不要怕花時間,當我認為自己對問題的認知有了一定深度,大部分疑問得到了解答,我才會計劃離開。
但探索是無窮盡的,這次我完成了一個主題研究,也總有些疑問的尾巴,那到了合適的場景我就會再延伸探索,深化我對它的認知。
舉個例子,我在很偶然的機會下被朋友帶去了德里紅燈區(qū),近距離觀察性工作者的生活。離開后,好奇心驅動我閱讀了一個記者在那里三年的觀察日記。我受啟發(fā)后寫了推文《印度紅燈區(qū):她們是做愛最多的人,也是最缺愛的人》,懂得了傾聽和理解是一切立場的前提。隨后我想見作者一面,了解更多他沒有寫出來故事。于是我發(fā)動人脈,竟成功拿到了作者的手機號,忐忑地打電話過去,人家還真愿意見我,竊喜!
后來我到了加爾各答,這里以亞洲最大的紅燈區(qū)著稱。我想做更多延伸探索,就在沙發(fā)主的幫助下認識了紅燈區(qū)的一位社工,為了幫助女性擺脫色情行業(yè),她所在的社企專為性工作者提供手工紡織的就業(yè)機會。我去參觀了她的工廠,走了大小幾個紅燈區(qū),從中了解了整個產業(yè)的商業(yè)操作、背后復雜的政治關系、以及不同 NGO 介入色情行業(yè)的做法。
只要多觀察,一個問題總可以延伸出更多的問題,而你也會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更深入地感知世界。
當然這種旅行方式更適合時間充裕的人,就算你時間不多,旅行后可以做相應的延伸閱讀,提升自己旅行的厚度。總之,如果你想成為一個成長型的旅行家,就必須滿懷好奇心,積極探索,讓自己走深一步,再走深一步。
04 旅行后進行輸出
旅行使我們因世界之美而默然,也將我們變成講故事的人。
—— Ibn Battuta,中世紀摩洛哥旅行家
如果都去旅行了,為何不留點什么做紀念呢?
我從大三開始寫旅行手賬,小本本里寫滿了我的行程規(guī)劃、旅行故事和經驗總結。我會畫下自己的城市印象,收集門票、糖紙、樹葉、地圖,把所回憶的載體粘起來。每次翻開自己的手賬,回憶就涌上心頭,仿佛又旅行了一回。而里面記下的經驗教訓,也幫助我從一個小白成為了旅行小能人。
手賬畢竟是給自己看的,而我也希望把自己中的快樂和成長帶給更多的人,于是我開始了寫公眾號。
寫作倒逼了我的輸入,讓我不得不多觀察生活,從淺層的感知學會了更深入地分析,并且說好一個故事。旅行的輸出方式有很多,可以是行程攻略、旅途小感、畫作、甚至是紀念視頻,反正挑自己喜歡的堅持做下去,開心之余也可以解鎖更多技能。
后記:
世界就是最好的大學,為什么不把旅行當做是一次學習機會,去不同的國家、城市選修呢?
放下多余的行李,懷著孩童時的好奇心,去問十萬個問什么,去和當地人對話,去挑戰(zhàn)更多瘋狂的事。
不做觀光客,我是邊玩邊成長的旅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