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小A與男友B熱戀兩個月分手,男友B索要曾經送給小A爸爸的一盒普洱茶。
不過是最多千把塊的茶葉,他對小A說那茶葉最少值5000塊。
小A哭笑不得,返還了茶葉。
他們分手的原因是,B因為沒有錢,于是用A的透支卡買了一床寢具,B發工資后沒有返還的意思,但是A經濟也不并不寬裕,于是暗示B幫助還款,可是B說,你自己的工資不夠花,我的剛好夠自己的;你將來還不一定嫁給我呢……巴拉巴拉。
A憤而分手。
分手之后B多次在微信上找A聊天,想要復合,但是A拒絕,最后當B覺得復合無望于是提出要A返還茶葉。
這件事聽起來十分令人氣憤,中國有句古話叫買賣不成仁義在,怎么事情竟然會變成這樣!!!
有人開始指責B做事沒有底線。
可是,B難道不知道自己這樣做如果傳出去會被人戳脊梁骨嗎?當然會!可是他還是這樣做了。這已經不是愛情的問題,而是機會成本。
在B的世界里,一盒有價值的普洱茶比自己在A心目中的形象,或者說在A以及A的朋友心目中的形象要重要!
又有人說,我靠,這種男人,離開就對了!
但是,B有自己的想法和理由,雖然世人很難理解。
而我們并沒有經歷過B所經歷的人生,當然無法體諒這一盒在我們眼里普通的茶葉所代表價值。
B從小吃過很多苦,童年的生活環境造就了他現在對于金錢的態度,A看不慣B的小氣,就像他看不慣A的消費習慣。
最重要的一點,這個世界上,我們恐怕只能理解自己的選擇,對于其他人只能說我們有相近的價值觀,而沒有完全一樣的,價值觀的多樣性決定了我們不可能完全的理解別人的選擇。
但是這無關對錯。
最重要的一點
如果別人的選擇傷害了我們的感情,我們原諒他們的“不應該”,并不是我們的圣母心作祟。
重要的是:能夠原諒別人、理解別人能讓自己心境平和,放下那么些不愉快。
本身我們再氣憤也無法改變已經發生的事情,何必為難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