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陪著朋友去進行一項退款業務。她原本在一個語言學習機構學習,像大多數課程一樣分為初級,中級,高級等不同的等級。學費也依次遞增。事實上,除了生活費,她沒有任何收入來源。上初級班的時候,這個機構哄著她去分期樂貸款,貸三千塊錢,每個月只還一兩百,對于她的生活品質似乎影響不大,心動了,就貸了第一筆錢。上完第一期課程的時候,她感受到了里面濃厚的學習氣氛,人人友好熱情的態度,大家一起奮斗的熱情將她帶入了集體無意識的盲目中,她又在工作人員的勸說下一口氣貸款交了中高級的學費,看著賬單上刷刷刷增長的每月還款數字超過了她生活費的大部分,剩余的部分難以維持她基本的生活水平,她的心里敲敲打起了退堂鼓,這是學校又宣布下個學期要統一實習,這意味著她既沒有時間去參加這個課程,也沒有時間去打工還這筆貸款了。這時候她下定決心這個課程趁還沒上,希望能把貸的錢還給她。然而,這個看似美好的學習機構才開始露出了他真正的丑陋面目~~~
好吧,回歸正題,大學生不應過度超前消費。以往我們在手機上看到的大學生超前消費的例子都是大概大學女生愛慕虛榮啊,貸款買了一堆隨著時間就會貶值的手機啊,化妝品啊之類的腦殘行為。但是這次,我買的是提升自己能力的課程不行嗎?在我看來,這和貸款買什么并沒有關系,重點在于大學生,你有還款能力嗎?你買課程提升自己。提升自己能立馬變現嗎?在這場只有投入,沒有產出的投資中不能獲益,難道還不應該適可而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