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從有孕顯懷開始,全社會開始展示脈脈溫情。為孕婦打開的玻璃門、為孕婦讓的座、讓孕婦慢點走他耐心等待的出租車司機……孩子出生后更不用說,總有人拉開門讓嬰兒車先過、坐車/逛街處處有人伸出援手,這令我經常感嘆,世界美好,全社會都很呵護下一代。
? ? ? ? 然而,一趟省親之旅卻讓我看到一個我們包括我自己都關注的還是不夠的群體--老人。
? ? ? ? 那天,我由省會公干返回娘家,一對七十多歲頭發花白的老人,看到檢票人員讓我先行通過(我懷抱嬰兒,手推嬰兒車和行李),焦急的來到我身后,說到只有14分鐘就開車了,怎么還不檢票,工作人員讓他們等下跟著我搭乘無障礙電梯,雖說如此,老人還是多次小聲的念叨,怎么還不檢票。另一對之前已經等在最前面,可能也有七十歲的老人夫婦語氣也略帶焦急的說到,我們也是老年人。由于工作人員正忙碌的溝通檢票時間,沒有立即回應他們。我于是笑著說到,太顯年輕了有時也吃虧,我爸爸有時就感嘆,幾乎從來沒有人給他讓過座。老阿姨嘆到,就是頭發沒變白。可能我的解圍讓她放松下來,她開始夸寶寶漂亮。
? ? ? ? 檢票時間到達后,工作人員請我和頭發花白的老人先從紅票通道上電梯。稍年輕的老人沒有理會,從藍票口先行進入了電梯,我沒有時間多想,推車隨后,那對頭發花白還拄著拐杖的老夫妻,只好最后,卻也堅持上了同一班電梯。到達站臺后,我幫他們確認了站臺,開始等候列車的到來。
? ? ? ? 看著他們緩慢走向指定位置,忽然想起一些生活細節,大都市里隨年輕人一起奔跑著追公交的老人、地下鐵里有些沒有電梯的出口、有些長達數公里的換乘站、家里只顧著孩子的子女……很想呼吁鐵路和全社會都共同關注和關心老人,主動伸出協助之手,優先優待老人。不要讓老人自己說出“我是老人”這句他們可能很介意的話。比如今天的事情,兩位老人由于腿腳比一般人要慢,優先到達站臺屬于正常權益,卻需要自己伸張,這其實令很多老人感覺窘迫。
? ? ? ? 往深了去說,由于時代的原因,目前的這批老年人這一生都是生活在辦事看有關單位臉色的時期,所以他們很怕求人和麻煩人,怕“穿制服的人”不理睬給臉色。現在因為身體的原因需要主動去求援,不是不需要心里建設的。
? ? ? ? 以我的父親為例,他是退伍軍人出身,后因工作原因南下北上乃是家常便飯,如今雖然快70歲,樣貌看起來卻非常年輕,他很喜歡坐在高鐵上,看景色變幻,大好河山。可他退休后幾乎從不出遠門,我想他一定不想體會那種隨著人流奔走的感覺,急慌而又氣喘。我也特別怕他提出照看孩子的需求,家里附近的公園,入口是特設拐彎式,嬰兒車無法通過,如果是我,會非常自然的呼叫師傅打開電動門,而他卻選擇自己舉著嬰兒車通過。在他的經驗里,別人是會嫌他麻煩的。我發現后非常心疼,并告訴他其實看門師傅非常樂意幫助他,他推嬰兒車也好,沒推也罷,給老人家行個方便,基本沒有人會拒絕,但看起來他將信將疑。
? ? ? ? 其實,我們全社會都是那個玻璃窗后看門的師傅,需要走到那扇窗戶外面,主動貼出告示,明示老年人(更有愛的說法是長者),我非常樂意幫助您,如果能在老人提出需求前,主動想到可能的細節就更完美了。
? ? ? ? 孩子是民族的未來,我們展望未來,卻不能忘記來路。這是愛心,是和諧,也是尊重自己和整個民族的歷史。我們的父母就是我們的來路,是我們歷史的起點,是歷史的基礎和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