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可以說,歧視與偏見是人類社會任何時候都不可能消除的一個現象,正如不平等之永恒存在一樣。
在人類原始原始階段,社會以部落的形式存在,當時便存在部落首領與族員之間的統領與被統領的關系,首領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統領整個部落。而在當時,不平等便體現在職權之中。
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中,不平等的實現一直都是統治階級實現穩定統治的必要前提。在中國封建專制時期如此,在西方奴隸社會亦如此。然而時至今日,人類社會已在世界范圍內實現了高度文明。無論是思想觀念,還是道德意識,皆已實現了質的飛躍。然而不平等這一社會現象卻從未改變,只不過在不同文明時期以不同的文明形式表現出來而已。
之所以說那么多,是因為不平等在大都數人心中含貶義,其實也不盡然。
或許在小時候,你可能會因為弟弟妹妹的出生而感到不安,因為你知道那代表著你享有的父母獨一無二的愛要大部分地轉移到弟弟妹妹身上;你也可能會因為老師更偏愛于成績比你好的學生而記恨老師......
如此一來,在你成長的道路上,不平等便一直充當著反派的角色,給你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更可怕的是,不平等常常伴隨著歧視與偏見,而沒有什么比歧視或是偏見更傷人的了。
即使是當下社會,不平等所帶來的歧視與偏見依然隨處可見。出身豪門的人看不起出身貧寒的人,身體健康的人排斥身有殘疾的人,天生麗質的人嘲笑相貌丑陋的人,男人歧視女人,白人歧視黑人,成績好的歧視成績不好的等等。將所有現象籠統來說就是身處“高”位的人對身處“低”位的人懷有偏見。
雖說隨著現代教育中平等觀念的普及以及全民素質的提高,很多人已經認識到這種“高低”差距并不代表什么,但仍然有許多人將自身的“高”視為優越的資本而對身處“低”的人施以偏見或歧視。而往往被歧視的人會在內心產生一種很強的自卑感,歧視與偏見正是通過給人帶來自卑這一方式給人帶來心靈上的傷害。
我無法想象一個衣冠楚楚外表華麗的女人對著身著橙色制服的保潔阿姨粗魯地說出:“滾開點,別把我衣服給弄臟了”時保潔阿姨心里會有什么樣的感受,正如我體會不到衣著邋遢的農民工在地鐵上遭到眾人白眼時內心的感受......此類事例,不勝枚舉。
不是刀,不是槍,僅僅是一個眼光,一句嘲諷,卻可叫人傷痕累累,甚至是讓人一輩子活在陰影之中。歧視與偏見,是一種傷人于無形的暴力工具,更是一種任何華麗裝飾都掩蓋不了的惡,且越是掩蓋,則越是丑陋。
依稀記得《了不起的蓋茨比》里有一句話,大意是當你想要評論某一個人的時候,不要忘了,并不是每一個人都擁有你那樣的條件。是啊,可以想象菲茨杰拉德對于這個話題也是有很深的感受啊。可以設想,若每一個人都能夠學會換位思考,若每一個人都能懂得尊重他人,或許歧視與偏見可以從根本上消除。但正如不平等永恒存在那樣,歧視與偏見也只能夠相對減少而不能完全根除。
不妨試想一下,若每個人生來都一樣,沒有貧富差距,沒有美丑之分,沒有膚色之別,所有一切都一樣。那么,這個世界將會是多么單調,多么空洞啊!
如此看來,若想要消除自卑感所帶來的危害,并不是要將心血花費在消除社會不平等這一現象之上,而是要花費更多的時間與精力用于提升自己的認知水平,認識自卑,接受自卑,最終于自卑之中尋求超越。畢竟,若是想讓他人改變對你的看法,首先得改變自己。
阿爾費雷德在《自卑與超越》中提到,自卑,并不一定是壞事,相反是人類社會不斷向前發展的力量源泉。確實如此,的確有不少人因為年少時家境不好而感到自卑,但他們立志要改變貧窮的處境,然后努力拼搏,最終在未來成就了一番事業;也有不少人先天殘疾,但經后天努力最終也達到了一般人難以企及的高度......
我沒有別人好,我感到自卑,但我會努力,會拼搏,我相信總有一天,我會超越大多數人!這是一個勇敢者的內心獨白。
如此看來,“高”與“低”的差距所帶來的自卑于人的發展并無必然的對應關系,個人看待自卑的方式與角度才是決定其自身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停止抱怨吧,也不要再糾結于美與丑,窮與富的膚淺對比,若是你感到自卑,那就好好努力拼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