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朋友圈發了一組生活照,借著兒子的光我也露了個臉。
信息發出后,一個大學室友發來評論“湯你的淡雅哪里去了,花褲子,你的風格完全變了。”
我回了句“哈哈,偶爾換換風格也不錯呀。”
以前不論是衣服還是物品一直喜歡單一素雅的顏色,且都是綠、白、藍、卡其等冷色調居多。
一直到大學畢業后的一兩年都依然是這個喜好。所以在以前的同學朋友的印象里,我依然是那個經常穿著素雅衣服的文靜的小湯湯,呵呵。
直到有一次在一本雜志上看到的一篇文章,讓我學會了思考改變的意義。
文章的標題記不清了,但文章大意卻記得很清楚,大意是“為什么‘妖精’總是處處比淑女混得更加如魚得水。
文章列舉了大學班級里兩個風格迥異的女孩,一個是打扮精致、能說會道的“妖精”,一個是樸素善良、自視清高的“淑女”。妖精畢業后找了好工作,不久就升職加薪,還找了高富帥的男朋友,沒過幾年就開上了寶馬,住上了別墅。而淑女呢?畢業后就找了待遇一般的工作,一直不慍不火地那個崗位上工作著,找了各方面都不突出的男朋友,最后平平淡淡地過著柴米油鹽的日子。
事實上,在現實生活中,在我們的周圍,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小美和小雅是大學同學,專業是建筑設計,大學畢業后在同一家公司做設計。
論顏值,小美和小雅都是美女,只是類型不同:小美性格開朗活潑,能說會道,人際交往能力很強,深受領導喜歡,具備所謂“妖精”的素質。小雅屬于文靜型的美女,做事踏實認真,不投資取巧。兩人的專業能力旗鼓相當,領導對于二人的工作能力我都很肯定,但是一旦有什么新項目,領導事先想到的總是小美,因為小美善于表現,善于諂媚,能夠跟領導說笑,甚至跟領導有了曖昧關系。兩年后,小美成了公司的項目經理,工資是原來的兩倍,而小雅依然只是一名兢兢業業的小小畫圖員,工資也只比原來提高了30%。
兩個同是初出茅廬的黃毛丫頭,小美選擇順應社會,改變自我,迅速找到與社會的切入點,而小雅卻堅持自我,不求改變,結果自然不同。
社會就是個大染缸,每個人都在這個染缸里不斷改變,有人能夠順應社會發展形態,隨之變化而彼岸華為,有人則選擇堅持自我,出淤泥而不染,其中的是非對錯并沒有一個標準,只是結果往往會大相徑庭。
以前一直覺得堅持自我是活著的本質,后來漸漸發現,過于自我,一成不變,往往會落伍于現代潮流,不論是穿著還是思想,往往會與周遭的人格格不入,甚至讓周遭的人產生不愉快,隨之自己也不愉快。
于是在與社會的不斷摩擦中,改變是我們唯一的不變的選擇。
著裝可以變,思想可以變,但是基本的倫理道德和價值觀不能變,只有這樣的變,道路才會越走越寬,否則往往是作繭自縛,得不償失。
在堅持內心價值觀的同時,選擇變變變,才能與時俱進,與現代時尚潮流同步,從而與世界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