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不遠》游覽威尼斯&米蘭,“18歲”生日之歌(第4天下半場)

抵達米蘭已經下午四點多,米蘭,意大利第二大城市,擁有八百多萬人口。

米蘭是歐洲南方的重要交通要點,歷史相當悠久,因建筑、時裝、藝術、繪畫、歌劇、足球、旅游、聞名于世。米蘭都會區生產總值占意大利國內生產總值的4.8%,是歐洲人口最密集與工業最發達的地區。 米蘭屬于地中海式氣候,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

米蘭也是世界著名的國際大都市之一,世界八大都會區之一,意大利最發達的城市和歐洲四大經濟中心(法國巴黎,英國倫敦,德國柏林,意大利米蘭)之一,世界時尚與設計之都和時尚界最有影響力的城市,世界歷史文化名城,世界歌劇圣地,世界藝術之都。

歐洲著名足球隊AC米蘭足球俱樂部、國際米蘭足球俱樂部歷經了百年風風雨雨,發展成為今天世界上頂尖的足球豪門,米蘭德比也是世界上最具底蘊和最精彩的同城德比。

國際四大著名時裝周之一的米蘭時裝周一直被認為是世界時裝設計和消費的“晴雨表”。

跟很多大都市一樣,商業的繁榮帶來的是人口快速聚集導致堵車劇嚴重,米蘭市區更是如此,此刻的主干道已然水泄不通,只能下車步行到目的地了,米蘭的街道還是非常時尚和繁榮的:

圖片發自簡書App

依然是裝扮時尚的櫥窗:


圖片發自簡書App



愛學習的人看到campus幾個字都要拍下來的:

圖片發自簡書App

美國大牌ABF已經大張旗鼓入駐米蘭:


圖片發自簡書App



Hotel幾個字在任何城市都那么顯眼,衣食住行哈哈: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里出現了中國的OFO小黃車,很cool: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們從達芬奇雕像開始游覽,萊昂納多達芬奇雕像:斯卡拉歌劇院對面,一座文藝復興時代的藝術家達芬奇的雕像矗立在高高的臺柱上,頭戴帽子,身著長袍的達芬奇抄手而立,低垂著頭,一副專心思索的樣子。達芬奇曾于1482至1499年期間在米蘭生活,他創作的巨作有《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

就近坐在長椅上,我也想知道他是如何創作出這些傳世之作的呢?


圖片發自簡書App

斯卡拉歌劇院:

圖片發自簡書App

斯卡拉歌劇院,當天表演廳有TIZIANO的表演,人群在排隊等候入場,站在氣氛熱烈的廣場上,聽著優美的樂曲響起,才算正式和米蘭打招呼。

斯卡拉歌劇院和門前排隊等候入場的人群(好想和他們一起去感受一下呀)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不知名的特色建筑,斯卡拉廣場: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還沒好好的膜拜,匆匆拜別達芬奇同學。

繼續前往下一個驚喜,還沒走出幾步,一座巨大的拱廊映入眼簾。這就是著名的維多利奧·埃馬努埃爾二世拱廊,長廊呈十字形。長109米,寬105米,高47米廊頂呈拱圓型。埃馬努埃萊二世長廊(Galleria Vittorio Emanuele II)是一個帶頂棚的商場,兩條玻璃拱頂的走廊交匯于中部的八角形空間,頂部是一個玻璃圓頂。它座落在米蘭主教座堂廣場北側的顯要位置,并連接斯卡拉廣場。長廊得名于意大利統一后第一位國王埃馬努埃萊二世,最初設計于1861年,并由朱塞佩·門戈尼(Giuseppe Mengoni)修建于1865年到1877年之間。其天花板附近的繪畫、人行道上的馬賽克圖案均很精致,道路兩旁有咖啡館、餐館、書店及漢堡包店,到處是休息的市民及觀光客,常年熱鬧。

這個長廊頂部覆蓋著拱形的玻璃和鑄鐵屋頂,這是19世紀流行的商場設計。例如1819年開業的大型玻璃購物商場的原型倫敦伯靈頓商場(Burlington Arcade)就是這樣的設計。這種商場包括從1847年開幕的布魯塞爾的圣休伯特長廊(Galeries Royales Saint-Hubert),和1848年開幕的圣彼得堡的帕薩茲拱頂(Passazh),到1890年開業的那不勒斯的翁貝托長廊。

這里集中了世界各大頂級名牌。旅客們最愛去2號的路易威登、5號和7號的Gucci、6號和8號的Prada、11號的Versace等等。(信息量太大。腦補中!)

我當時的感覺是人好多啊!真的可以用人山人海來形容,我聽大家都在說。是不是8萬米蘭的老百姓都聚集在這里啦?今天是要搞事情么?真的太壯觀了!人多到有點讓我有點懵逼了。還有比中國人更多的場所。服氣!

驚喜一,拱廊入口處,人潮洶涌:

圖片發自簡書App

驚喜二:發現藍色神秘物

圖片發自簡書App

壯觀的人潮: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個圓頂太迷人了,見到它我連腳步都邁不開了,事實上人太多,也沒邁開過腳步。實在太迷人了,我多想仰望它一晚上不離開呀真的不想離開!

圖片發自簡書App

還好導游用了話筒,要不然我一定故意跟丟,這圓頂把我迷住了,女人對這亮閃閃的藍色寶石真的沒有抵抗力的。

還好,接下來等待我們的是今晚最大的驚喜:米蘭大教堂。

米蘭大教堂是世界上雕像最多的哥特式教堂。整座教堂共有大理石雕像6000多座,3159座位于建筑外部,其中2245尊是外側雕刻,雕像的主題多為圣經故事等宗教題材,各種雕像千姿百態。教堂外部還有96個怪獸形排水口,每個轉角處的怪獸都各不相同。整個建筑外部分布著雕刻精美的窗花格,全長約半英里(1公里)。

教堂正面被6個巨大方柱分隔出五扇銅門,完成于1896年至1965年,每座銅門上分有許多方格,每個方格內雕刻著教堂歷史、神話與圣經故事。左邊第一個銅門于1948年完成,表現的是君士坦丁皇帝的法令;第二個銅門是1950年所作,講述的是圣·安布羅吉奧的生平。第三個最大的銅門位于正中,是1906年完成,重37噸,描繪的是圣母瑪麗亞的一生。第四個銅門是在1950年完成的,講的是從德國皇帝菲德烈二世滅亡到萊尼亞諾戰役期間米蘭的歷史。第五個銅門1965年完成,表現的是從圣·卡羅·波羅梅奧時代以來大教堂的歷史。 正面的方石柱上刻有幾十幅大型浮雕和上百個人物像。對于旅游者,最不能錯過的地方是教堂的頂層,教堂有6座石梯和兩個電梯通往屋頂,頂上縱橫交錯著33座石橋,連接堂頂各個部分,登上堂頂可鳥瞰全市風光,在晴朗的日子里,還可以看到遠處綿延到馬特峰的阿爾卑斯山脈風光。

站在米蘭教堂前的我此刻感覺很幸福很幸福,我愛這世界并驚嘆人類的智慧,能造就如此鬼斧神工之作:

圖片發自簡書App

念念不舍的離開米蘭大教堂,希望有機會能再次領略你的美麗、傾聽你六百年來的故事!

感恩有你一直的相伴,能在如此有意義的日子里一起渡過,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千言萬語,一切盡在不言中:


圖片發自簡書App

驚魂一刻,心疼我們的導游五秒鐘,為了照顧我們,真的勞心勞力,盡心盡責:

站在路中央照顧大家安全過馬路的陸導: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喜歡的街景之一,時尚優雅的女人們正在等待公車:

圖片發自簡書App


簡單又時尚的咖啡小屋。年輕人談情說愛的地方:

圖片發自簡書App

大家步行在米蘭街道,體驗米蘭夜景和風情: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時尚酷炫的米蘭人:

圖片發自簡書App

美麗的櫥窗小店:

圖片發自簡書App

公車電軌多處可見,節省時間和提升效率的工具。電車很有感覺。希望深圳也多建幾條路線:

圖片發自簡書App

簡單的晚餐和溫暖時尚的酒店:

圖片發自簡書App

晚上,我親愛的Daisy給我送來了生日祝福。同時。今天也是她領證的日子,從一個女孩轉變成一位妻子,身上的責任大了,需要承擔更多家族的使命和責任了,愿你們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家和萬事興!

? ? ? ? 今天還有吳導分享的教練技術一如既往的得到了很大的反響,教練技術正在影響越來越多的人,讓大家變得越來越好!祝賀導師!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18歲”生日感悟:今天是很充實的一天,從早晨的祝福、紅包、到游覽威尼斯和米蘭,整天下來收獲很大,讓生日也變得更有意義。想想很多年了自己為什么不愿意過生日?為什么記不住很多看上去普通卻值得紀年的時刻?為什么得到了不快樂?失去卻很輕易?為什么呢?也許,在我們的人生當中,缺乏了一些有儀式感的動作。此刻想問大家:什么是儀式感?

我理解的儀式感其實就是過好當下,珍惜自己擁有的,具體指時間、物、人,當我們懂得我們的人生,也許正是由這些平凡而簡單的日子組成,而我們可以選擇把這些日子過得有儀式感,也可以選擇忽視。試想一下:把我們在乎的人的生日、結婚紀念日、愛人送的禮物、孩子成長的每個瞬間,當成一種儀式來對待會如何呢?

“18歲”也許會為愛受傷和流眼淚,但是要相信在人生的道路中必定會遇到對的人;而選擇珍惜擁有的人、事、物和這過程中每個重要的日子和瞬間,這樣,幸福和快樂會不會延續更久一些,人生會不會更加美好而少些遺憾呢。

這時,看到阿姨用微信祝福我生日快樂,我回復:讓我們一起把我們重要的日子具備儀式感。

最后。我要把我的生日感悟送給我的朋友們,愿我們擁有選擇的能力,用“18”歲的心態對待自己擁有的且懂得珍惜感恩!

12月8日

于米蘭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