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士丁尼經過多年的準備,終于開始了自己雄心勃勃的收復羅馬帝國的計劃,雖然打敗了汪達爾人、東哥特人和占領了西哥特人的西班牙的東南沿海地帶,恢復了羅馬大部分帝國的版圖。
但在公元565年,查士丁尼去世以后,不久以后,東羅馬帝國被征服的土地大都喪失。
西羅馬帝國滅亡以后,東羅馬皇帝就以羅馬帝國的繼承者自居,并以恢復古羅馬帝國的版圖為己任。
當時被視為“蠻族”的日耳曼人在原西羅馬帝國的領土上建立了很多的小王國,他們信奉基督教的阿里烏斯教派,這是自認為信奉基督教正統、以基督教正統保護者自居的東羅馬帝國皇帝所不能容忍的。
查士丁尼即位后,立志消滅信仰異端的蠻族國家,實現羅馬帝國在政治和宗教上的統一。
東羅馬帝國是古羅馬工商業繁榮的地區,首都君士坦丁堡位于亞歐大陸的交界處,可以收取高額的過路費,絲綢專賣使政府獲利豐厚。查士丁尼又在全國征收土地稅,每年可以得到黃金3000磅,使得東羅馬帝國的經濟實力非常的強大。
經過多年的準備,查士丁尼開始了自己雄心勃勃的收復羅馬帝國的計劃,發動了大規模的戰爭。
為了解除后顧之憂,查士丁尼不惜賠款1.1萬磅黃金,與波斯簽訂了“永久和約”。穩定了東方后,查士丁尼開始了對西方發動大規模的戰爭。
當時西部的外族國家,如汪達爾王國、東哥特王國、法蘭克王國等國動蕩不安,國內矛盾十分尖銳。
這些外族王國文化落后,所以他們努力學習羅馬先進文化,受羅馬文化影響很深,以至于他們認為羅馬皇帝是人間的上帝。
在東羅馬帝國大軍兵臨城下的時候,他們不是聯合起來共同對敵,而是互相掣肘,自相殘殺。
公元533年,查士丁尼派大將貝利薩留領1.6萬人從君士坦丁堡出發,開始了長達20年的征服戰爭。
貝利薩留大軍的矛頭首先指向的是北非的汪達爾王國。汪達爾王國本來與東羅馬帝國簽訂過和平條約,兩國長期以來平安無事。
但信仰阿里烏斯教派的汪達爾人無法容忍信仰基督教正統的羅馬人,所以對汪達爾王國境內的羅馬人大肆迫害,有的關進了監獄,有的賣為奴隸,并沒收了羅馬人的土地和財產。
很多的羅馬人紛紛逃到了君士坦丁堡,向君士坦丁求救,希望他能消滅蠻族,鏟除異端,這正好給了查士丁尼一個發動戰爭的借口。
貝利薩留率領軍隊在北非登錄,向汪達爾王國的首都迦太基推進。此前,汪達爾國王蓋利麥一直沒有認真備戰,聽到東羅馬人登錄的消息才匆忙率軍前去迎戰,雙方在迦太基城附近展開決戰。
開始的時候,汪達爾人占領了上風,但蓋利麥的兄弟不幸陣亡,悲傷過度的蓋利麥抱著弟弟的尸體嚎啕大哭,竟然放棄了軍隊的指揮權。失去了指揮的汪達爾大軍頓時陷入一片的混亂之中,貝利薩留趁機發動反攻,東羅馬人反敗為勝。
此后,汪達爾人再次進攻東羅馬人,又遭失敗。東羅馬人攻陷迦太基,汪達爾王國滅亡。蓋利麥率人逃到了努米比亞,投奔了柏柏爾人。
查士丁尼把被汪達爾人剝奪的羅馬人的財產全部歸還,恢復了古羅馬時代的舊制度。
征服了汪達爾之后,查士丁尼又把矛頭指向了東哥特王國。
公元535年,查士丁尼以調解東哥特王國內被紛爭和解救因不同信仰而被迫害的羅馬人為借口,出兵被東哥特人占領的意大利。
貝利薩留率領8000人先占領了西西里島,很快又登錄意大利半島。東哥特國王迪奧達特驚皇失措,想向東羅馬人投降,結果被部下所殺。
東哥特人推舉將軍維提格斯為新國王。維提格斯決定避敵鋒銳,率領主力撤到北方的首都拉文那。
公元536年12月,貝利薩留進軍羅馬,教皇和居民開城投降。
公元537年2月,維提格斯率軍南下圍攻羅馬,貝利薩留堅守不戰。東哥特人久攻不下,士氣低落,再加上軍中瘟疫,只好撤退。
公元540年,貝利薩留率軍北上,攻陷了東哥特首都拉文那,俘虜了維提格斯。
公元545年,東哥特人在新國王托提拉的率領下攻陷羅馬,但他卻向查士丁尼求和,這給了東羅馬人以喘息之機。
公元552年,東羅馬人在意大利中部塔地那戰役打敗東哥特人,托提拉陣亡。
公元554年,東羅馬人徹底消滅了東哥特人的殘部,收復了整個意大利半島。
同年,東羅馬帝國又利用西哥特王國的內杠,占領了西班牙的東南沿海地區。至此,東羅馬帝國恢復了大部分羅馬帝國的版圖。
但東羅馬軍隊在意大利瘋狂的搜刮掠奪,不僅遭到蠻族而且也遭到了羅馬人的痛恨。
公元565年查士丁尼去世,不久,東羅馬帝國被征服的地區大都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