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殘疾人學校
? ? 有時候我懷疑,王同學所在的學校有很多殘疾同學。更確切地說,很多同學的家長好像把自己的子女看作殘疾人。
? ? 每天早上上學的時候,總有些家長高度追求把自己的孩子精確地放在學校門口。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們可以極富耐心地在馬路中間等上三分鐘、五分鐘、十分鐘,完全無視后面排隊的長長車龍。令人不解的是,校門左右兩側數十米的馬路邊,在上下學階段是可以免費停車的,而且也總是存在空位,但這絲毫不妨礙他們堅持到底的決心和勇氣。
? ? 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多走十米,寧愿堵上自己和所有人的時間,思來想去只能解釋為,他們認為自己的孩子有殘疾。
? ? 在物質至上的今天,就我們生活中擁有的不少物質財富而言,過多使用確實會導致貶值,比如房子、車子。然而并非所有的東西都是如此,比如我們的運動能力,我們的心智,我們克服困難的激情,我們爭取勝利的勇氣。這些東西,別人無法給予,只能從自身獲得。要靠自一次一次挑戰,一次一次磨難,一次一次經歷。沒有這些過程,就既不會擁有也不會運用。
? ? 十米的距離,需要一名小學生付出多少體力、精力、時間?恐怕不多。但短短的幾十米,卻反映出某些人將人的成長與擁有畫上了等號。比浪費在交通堵塞上的時間相比,子女成長的損失可能更大,即便他們的子女也未必同意這種做法。
? ? 現在科技發達了,吃的肉都是養殖的,吃的的菜都是大棚和溫室中培育的。然而縱然可以施加千萬種人工的手段,有一點卻是改變不了的:生命,是自己長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