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五月份,前去山東祭拜祖師爺。依著這個機會,我們還計劃了一次山東七日游。簡單記錄一下自己在這次游學的收獲:
一、出行在外,安全第一
? ? 這次游學結(jié)束后,師父組織我們開了個會,其中著重強調(diào)了“安全”的重要性。為什么呢?因為這次的游學,我們安排了爬泰山和嶗山,它們都是一千多米高的山峰,又很陡,山上的護欄空隙很大,一不注意就容易摔下去,嶗山每年都會死幾個人,像我們這樣的大孩子都得要謹慎,更何況那些小孩子們呢?觀察到我們的心大,又沒有安全意識,都得為孩子們緊張。
? ? 所以,開會的時候重新強調(diào)了一遍:
? ? 要有安全意識。
? ? 集合時清點人數(shù)
? ? 在馬路旁、海邊、山上,教練們也要互相配合,卡好位子,前面有人帶領(lǐng),后面有人收尾,中間隔幾個小孩站一個教練,保證安全。
? ? 之后,出火車站的時候,突然想起了師父說的話,看到前面有教練在前面了,就默默的走到后面,留意后面的孩子;看到有小孩超了黃線,離火車太近了,就一起提醒大家靠里面一點。希望以后都時時留意安全問題,不用師父再提醒。
二、心中有他人,不給他人添麻煩
??? 這幾天住酒店,早上師父都提醒我:去各個房間檢查一遍,觀察一下大家的衛(wèi)生情況如何??戳艘蝗Γl(fā)現(xiàn)整體表現(xiàn)都平平,只有個別比較糟糕:被子未疊,團在一起、床鋪皺巴巴的。在最后一天,待大家收拾好行李在大廳集合的時候,分好隊伍,帶著一起全部檢查了一遍??赐旰?,師父就問大家,看完之后的感受是怎樣的?有的人說自己房間一般,沒有表現(xiàn)的很好;有的人說自己的房間就比較亂,花灑沒放好,床很亂。
? ? 這個時候,師父給我們舉了一個例子:以前有個跟師班的成員,跟著師父去西藏游學,但是沒有一個人愿意跟他一起住一間。是因為他的個人衛(wèi)生太差了,在酒店住了兩天,從他房間地上掃出了一百多個煙頭。
? ? 師父強調(diào):雖然我們付了錢,酒店就給我們這樣的服務(wù),但是不管是到了哪里、住到了什么樣的酒店,保持自己的基本素養(yǎng),也是對他人的尊重。
? ? 在最后那天檢查衛(wèi)生的過程中,有一個令我觸動的地方:師父師娘的房間里,很干凈、整潔,就連洗漱臺都被擦過,沒有水漬在上面。看到了,正好問了師娘:怎么做到這么細致?師娘回答:因為想到了,就去做了,也是為了不給他人添麻煩。聽到之后,很慚愧;因為我之前在夏令營的時候雖然也做了這樣的行為,由于沒有動腦子去想過,只是當成任務(wù),所以之后在家、出來住酒店也沒有這樣的行為了。
三、要學會放手、學會等待、學會看到不說
? ? 這次游學準備的比較辛苦,大部分的事情都攬到了自己身上。雖然想讓他們鍛煉到,但是怕一些麻煩點的事情,讓他們弄亂,那這樣還不如讓自己來,感覺自己做完會有把握一些。但是師父提到了:我現(xiàn)在需要轉(zhuǎn)換的地方是:學會放手。沒有犯錯,哪能知道自己的不足呢?哪怕會出岔子,那也是我們成長的機會,這樣才能進步。內(nèi)家拳是高手的功夫,要學會用省力的方式去解決問題,不要將這些全都攬下來,而是分工交代他們,去督促他們。這樣才能輕松一點,也能讓他們鍛煉到。
? ? 看到問題也不要立刻指正,等到一個合適的機會告訴他,這樣才能讓他印象深刻,以后也不忘。期間我有向我的母親請教問題,說我看到好多大家不足的問題。我的母親就告訴我,看到問題,說明自己以前、或者是現(xiàn)在就存在這樣的問題。既然看多了就容易抱怨,為什么不往好的方向多想想呢?再說師父也提醒過你,要等到一個合適的時機,等他發(fā)現(xiàn),這樣告訴他,才會更有效果。
? ? 有一次在火車上,一個師兄弟泡面的時候,因為水過燙,湯就不小心灑了出來,先只清理了地面,因為后面有人接熱水,就沒來得及清理,師父后來看到了,就問是誰做的,我看到,也知道是誰做的,就直接把那個師兄弟叫了過來,讓他趕緊清理。本來師父還想看看,有誰會自動站出來承認錯誤的,結(jié)果給我這一打岔,也沒辦法幫助那個師兄弟做些什么調(diào)整了。所以,放下心來,多去等待。
四、做事情再有效率一點
? ? 每天晚上我們都有開會,但是實際效果卻不高。觀察了一下,我們除了簡單了解一下第二天的安排,就是聊天了。而開會的目的,是為了總結(jié)經(jīng)驗;也是為了第二天能夠規(guī)避前天問題,順利無差錯。所以下次,就要知道是為了什么而去開會,時間上在有所把控。
? ? 這次一切都蠻順利的,這也離不開大家的互相配合。但是,像管賬這方面,就比較凌亂了:記賬不清晰、不詳細;報銷報賬的人不固定,導致每個報銷的人記得賬也不一樣。那么,這就說明我們事先工作沒有做到位,可以事先來個崗前培訓,再明確個人職務(wù)職責,詳細落實,管錢的人只記錄從自己這里的支出及收入、管賬的人只記錄一天開銷(俗稱: “流水賬”)以及填支出表。
? ? 這次的人數(shù)多,所以開銷也很大。三十個人的七日游,需要涉及到的花費比較多。由于我們思慮不夠多,從中暴露問題最明顯的就是財務(wù)方面的問題了,感謝有這樣一次經(jīng)歷,我才能知道我在哪方面會出問題,以及這些問題發(fā)生之后我應(yīng)該如何隨機應(yīng)變,及時止損。
五、不遷怒,情緒控制得當
? ? 因為管賬瑣碎的事情,外加領(lǐng)隊當?shù)暮芎?,看似有很多事情堆積著。有很多小孩子喜歡問問題,比如說:今天去哪里玩?等下要不要坐火車?我們現(xiàn)在干嘛?······問出的問題,都是我們前期就計劃著的路程,安排好后,還召集了大家梳理了路線,確認無誤的事情。我的方法沒有用對,剛開始耐心的一點點跟他們解釋,但是到了后面,既要處理問題,又要回應(yīng)他們,反而我就有些力不從心,情緒也難收的住。
? ? 不過在生氣的時候,也發(fā)現(xiàn)了這個問題,所以沒有太過分,但是因為他們問了我就回答,不會讓他們自己思考,自己翻看,所以才會有這么多問題。也知道要讓他們自主的去思考問題;再加上以后有人打擾,也不要將煩躁的情緒帶給他人。
六、互動感;看到別人開心,自己也很快樂
? ? 這次行程,重點也是:讓大家在玩的時候很快樂;同時,又能意識并且修正自己有問題的地方。那么,怎樣才可以讓大家先玩起來?怎樣又能有些收獲?沒有什么經(jīng)驗,說話也容易冷場的我,心里沒底,又很忐忑;于是帶著這個問題,去觀察、學習師父是如何做的。
? ? 以前開始學習英語的時候,師父以“跟自己比賽”,哪個人讀英語的分數(shù)比師父高,就可以拿到巧克力的形式,引起大家的好勝心,激起學英語的興趣,都圍到師父身邊,很興奮。反觀我們其他教練,只是坐在那里,學自己的東西,自顧自的。
? ? 自學習英語這件事情之后,看出了我跟他們的互動感不強,就去嘗試與他們交流。令我感到比較滿足的是:有次吃飯,分成了三桌,師父以及老師們一桌,其他教練和孩子們分散成兩桌。我感覺氣氛很悶,就主動跟旁邊的孩子玩小時候的手指游戲,贏的時候笑得很開心,成功的讓我們桌其他人好奇的看了過來。知道是什么游戲之后,就拉上旁邊的人一起玩了起來。當時看到大家玩得很開心,很快就度過了長長的上菜時間,都還意猶未盡。能讓他們玩在一起,沒有學堂與學堂的分別,自己也感到開心。
? ? 總的來說,這次的游學,在剛開始沒做的時候,想想就頭大;在過程中,很緊張,小錯誤不斷,但好在有師父師娘、老師、教練、孩子們和我母親的幫助,犯錯的時候也能夠?qū)W習到;最后,再以這篇總結(jié)收尾,把自己這個過程中最受觸動、學到的寫出來,以便日后翻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