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烏鎮,淅淅瀝瀝的雨忽急忽緩。
初游西柵,只覺商業氣息不那么濃重,較西塘的市井,更愛這霧雨朦朧的安謐。
西柵是個大景區,知名的景點很多,木心美術館,草木本色染坊,老郵局,靈水居,喜慶堂,徐昌酩畫苑等等,都是到此不可錯過的。只可惜,木心美術館因維修未開放,遠遠的駐足片刻,便作罷離開。當然,尚未開發的也不在少數,叢叢密密長滿了不知名的植物,雨中微微晃動,倒也別有一番情調。
印象深刻處有三:其一,烏鎮的搖桅古船,趁著逛累坐在碼頭著實欣賞了一番,古船分為兩種,敞篷的和帶頂的。由于下雨,所以見得稍多的還是帶頂古船。船槳與桅桿相連,由一名穿著白色中式短衫的大伯前后劃起,船上七八名游客的樣子,從西街穿過拱橋繞到東街,就是整一圈的游船了。而敞篷古船的大伯,頭上戴著尖頂竹編帽,身上披著雨具,倘若換成厚重的草席,倒頗有孤舟蓑笠翁的意味了。其二,走下一座拱橋,看到一面黃綠樹葉相間的墻,起先以為是裝飾的假葉,不料定睛細看,竟是真的。驚嘆熱夏時節的葉子還能如此蒼郁,盡管置身于大片大片的黃,新生的葉還是凝成不可小覷的嫩綠。
其三,白蓮寺后,是一片尚未開發的竹林,屬于整片景區的最西端,鐵柵隔開了其與京杭大運河。下雨加上未開發的緣故,這片竹林鮮有人跡,一面慢慢的走,一面慢慢的享受這難能的靜。大概這就是所謂曲徑通幽處,古寺花木深了。
日色漸深,夜晚悄然來臨,烏鎮夜晚的天空是昏暗的青,青幕下的燈火交相輝映。晚上果然是比白天熱鬧些,正是烏鎮夜景名不虛傳了。點點燈光倒映在湖水上,照亮了湖畔兩岸的柳葉,照亮了樹邊客棧餐館,也照亮了人們吃喝賞樂
的心。
如果說西塘是為了情懷而去,那么烏鎮便是真切的歡喜;如果西塘的古建筑用精致來形容,那么烏鎮便是簡樸,甚至有些粗糙。可比起西塘千篇一律的造型,烏鎮的建筑還是有新意的,尖頂的,半方頂的……連茅草屋,都是可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