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里,一位60左右的老者一邊散步,一邊朗誦著“鄉愁":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老者聲音渾厚,感情充沛,我平常也喜歡朗誦,他瞬間就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于是攀談起來。
老者見我帶著老母親散步,羨慕地眼神看著,然后和我交流起朗誦的感受,說每次朗誦這首"鄉愁"就會想起他已經去世的母親,說完,眼眶里有淚在打轉。
說起余光中先生的這首“鄉愁",那可謂是太經典了,他以物寄情,借助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寄托了自己對祖國的思念,詩中有著濃烈的思鄉之情,給人感同身受的感覺。
我從一首鄉愁開始知道余光中先生,后來才發現,原來余光中先生還有那么多經典的詩不為我所了解,這本《鄉愁》就是他近千首詩作中的精華之作,以創作時間為主線梳理而成,從詩集《舟子的悲歌》《藍色的羽毛》《天國的夜市》《鐘乳石》《萬圣節》《五陵少年》等中各選取幾首,并配以簡單的序言,闡述寫詩集時的心境,便于我們更好的理解這些詩背后的故事。
余光中的愛情詩
余光中和愛人范我存相識72年,結婚61年,自從相識起,余光中先生對妻子的愛從未變過,一句句情詩從青絲寫到白發。他們的愛情,就體現在詩中。
他寫了近千首詩,其中就有100多首是寫給妻子的。
"蜜月"中,他用:
"如果你愛我,你可以把蜜月 延長—— 到七十歲(像你的白發 像我的白須)那樣的短 "
來形容他們愛情的長長久久。
這首詩寫于他們婚后6年,他們不但把蜜月延長到了70歲,而是延續到了一生。余老先生在去世前的生日上大方地親吻著妻子,滿滿愛意。
"思華年"中
"最初是你無憂的綺年,交錯編成無猜的長辮,用你的烏絲,我的情絲"
"那樣地將你擁抱,那四個女兒呢,你問,姍姍、幼珊、佩珊和季珊?我一笑指向澳洲外海,那一列清澈的珊瑚礁"
80多歲高齡的余老先生愛妻深切,對女兒們愛屋及烏,對妻子才是最真摯的愛。
《風箏怨》中,
"只因有你在地上牽線,才能放我到天外飄浮,……,這顆緊繃的心,正在倒數著歸期,只等你在千里外收線,一寸一分"
這首詩寫于1992年,是他們結婚36周年,此時的余光中先生因出國工作,已經2個月沒有回家,是他寫給妻子的詩。此時余先生的心里感慨萬千,“因為有你在我才能放心工作,但我現在離開你身邊太久了好想你啊,好想快點回去見到你。”
除了愛情詩,余光中先生還在詩中與李白、杜甫、屈原對話。
中國古代的詩人中,杜甫對于余光中無論是思想還是詩藝都影響深遠。
"一召老杜/再召髯蘇/三召楚大夫",在對余光中影響深遠的三位文人中,他首先將杜甫排在第一位,其他兩位是蘇東坡和屈原。
余光中先生與杜甫對話--《草堂祭杜甫》
《草堂祭杜甫》寫于2006年,是專為杜甫草堂所寫的四十行詩, "草堂簡陋,茅屋飄搖,卻可供亂世歇腳""比你,我晚了一千年,比你,卻老了足足廿歲"
余光中先生曾說自己的寫作受杜甫的影響很大,也因為這影響,慢慢地作品由浪漫主義轉向了現實主義。
余光中先生和李白對話
《尋李白》《戲李白》《念李白》《與李白同游高速公路》,最經典的就是那句"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這句話不僅大氣磅礴,更是被當做經典之句,廣泛傳頌。"酒放豪腸",簡簡單單的四個字,表現出了李白喝酒時的那種瀟灑的模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更是氣勢磅礴氣勢,帶著我們重回到了李白筆下的盛唐時期。
余光中和屈原對話
"你奮身一躍,所有的波濤,汀芷浦蘭流芳到現今"
我們都知道屈原是偉大的愛國詩人,他的離騷更是無處不在地體現了他的愛國之情,而余光中先生的這首詩中和屈原感同身受。
余光中大半生顛沛流離,對祖國有著深深的眷戀,也因此和屈原產生了情感上的共鳴。
余光中在2006年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這幾十年來,我努力用中文寫作,不但把文言的長處融入白話,更把唐魂漢魄召來字里行間,常與李杜韓柳歐蘇對話,常在西化的滔滔浪潮之中撐住中國文學的砥柱。中國文化乃一大圓,圓心處無所不在,圓周處無處可尋,而以中文為其半徑,半徑有多長,圓周就有多大。”
余光中先生跨越時空的對話,在始終與千古詩人的惺惺相惜,帶領我們充分領略到了余光中才華橫溢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