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卷毛佟(原創文章,歡迎點贊關注,轉載請聯系作者)
跟我一起成為“生活玩家”
| ? ?-①-
上周末,跟于小姐去看了《功夫瑜伽》,走出影院,我們閑聊起來。
我說:“我覺得這電影挺好看的啊,打打鬧鬧,唱唱跳跳,還有美女和野獸”。
她回答說:“是啊,沒網上評論的那么差呀,看電影,不就是圖個樂嗎”。
我附和道:“對啊,難道每次走進電影院都要被教育一番嗎,我有時候挺不了解那些看個電影,恨不得能寫出一篇論文的人,看電影是去放松的,這挑三揀四的多累啊。”
我仰望星空,嘆了口氣:“不過成龍也挺不容易的,60多歲了,還每年拍電影,看他電影20多年了,還是這么拼命。”
于小姐嘲笑我說:“一個賺幾千塊錢的人,在這替賺幾個億的人操心,哈哈哈哈,成龍60幾歲還可以大把的賺錢,還可以像年輕人一樣拍武打戲,無論是為了錢,還是為了責任,或是為了熱愛,每個人做事情都是有原因的,每個人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你可能不理解,只是你看不到真相”。
被她這么一說,我覺得醍醐灌頂,豁然開朗。低頭看著于小姐,覺得她的形象瞬間高大了呢。
| ? ?-②-
記得網上有一個段子,中國的時尚雜志是一群月薪八千的編輯,告訴一群月薪三千的讀者,月收入三萬的人怎么花錢。中國的廣告是一群每天加班的廣告人,告訴買不起房子的人,應該像首富一樣享受生活。中國的大學輔導員是一群整天感慨人生失敗的教育人,告訴被12年應試教育摧殘的呆若木雞大一新生,怎么做才會成功!
還有一個段子說,很懂公司發展不好,是因為老總整天干著總監的事,總監整天干著經理的事,經理整天干著員工的事,員工整天想著老總的事。
這其實說明一個問題,我們常常把眼睛放到別人身上,盯著別人的工作,生活,反而忘記了自己該做什么。
| -③-
我大學有個同學,待人和善,熱情周到,每次和他出去吃飯,他都搶著買單,我們當時都是窮學生,想著有人買單,何樂不為。大學畢業的時候,他因為學習成績好,早早的寫完了論文,在學校沒事干,就看著我們每天抓耳撓腮的憋論文,他開始去圖書館,主動幫我們查資料,找案例,幫我們修改論文。最后身邊的幾個人都順利的通過了答辯。大家一起出去喝酒慶祝。吃飯的時候,他依然是端茶倒水,點菜買單。
畢業后,大家都走上了工作崗位,各奔東西,同學之間的聯系減少了。
有一年,他來北京出差,我們有機會敘舊了,我說,這次來我的主場了,我請你吃飯。席間,我們聊到了這幾年的發展。他說,畢業后,他在外面闖蕩了2年,但是發展不太順利,工作也沒什么起色,在外地的城市,沒什么依靠,雖然他依舊熱心,助人為樂,但是覺得身邊的人,不像同學時代那樣單純了。很多人會猜測他,這么熱情,是不是有什么企圖。
后來,他無奈只得回老家了。回家后,找了一份小職員的工作,收入平平,雖然算不上生活寒酸,但是也能一眼望到頭,發展沒什么起色。他說,這幾年家里發生了很多事情,父母從小對他們放養式教育,很多事情都不操心,但是他不一樣,他偏偏是個操心命。家里的弟弟結婚,本來弟弟沒張口,但是作為大哥,他卻放不下,天天關心弟弟的婚事。從談戀愛,到籌備結婚,到買車買房,每件事都有他的影子。但他弟弟卻不領情,覺得他干涉了自己的生活。
他說,其實他這樣生活也很累,但是不知道為什么,心里總是有很多事情放不下。最近幾年經常失眠,身心疲憊。但是他并沒有真正的停下來,關心關心自己。
| -④-
我說,其實有時候,人應該自私一點,說到底,這一輩子你是為了自己而活。而身邊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無論他們生活的好與壞,那都是他們自己的選擇,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當我們長大成人,我們擁有了獨立的意識和選擇的權利,很多人并不希望收到外人干涉自己的生活,特別是那些活的不好的人。
記得看過郭德綱和于謙的采訪,他們都說雖然兩個人搭檔這么多年,工作中,生活中,也都沒有什么磕磕絆絆。那是因為他們理解對方,都看著對方生活得挺好,沒有什么看不慣的地方。郭德綱說于謙活得開心,活得明白,熱衷于養各種動物,侍弄花草,上班是相聲演員,下班是農民伯伯,日子挺快活。于謙說郭德綱有時候愛光膀子,但是這也和他沒關系,習慣是個性使然,他沒權利指指點點。
在他倆看來,相互尊重相互包容日子過得挺好,實在沒有什么看不慣的地方。就算有那也是別人的事,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秉性,習慣不會相同,對于別人的生活還是保持尊重,不會隨便插嘴。
剛剛過完年,可能你也經歷了七大姑八大姨的過度關心,如果不是因為親戚礙于面子,可能你早就開口回擊,你家孩子有沒有早戀啊,你家孩子考試及格了嗎,你的股票解套了嗎。我的生活用不著你來瞎操心。
當我們過度關心別人的時候,你已經把自己的精力分散了,人的時間是有限的,你有沒有給自己留出點時間,去想想自己未來的路該怎么走,自己的日子該怎么過,別總去羨慕別人的生活。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夠了。
尊重他人的選擇,對他人的生活保持沉默,其實也是一種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