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很朋友都會跟我說:
笑來,現在看來你對趨勢的判斷很厲害呢?
首先我沒有顯擺的需求,然后,我請你把注意放在上面那句話的一個措辭上:
現在看來……
意思就是說,在很久以前,他們并不認為我是對的。是啊,誰能對未來的判斷一定準確呢?我又不是算命的!反過來,能證明自己對未來的判斷是正確的之所以難上加難,是因為:
需要等到很久以后才有確定的結果;
即便判斷是對的,也不會馬上給你正面反饋!
即便后來結果對了,也不排除有運氣成分,無法保證都是你的判斷在起作用;
沒有任何判斷本身就能夠改變世界,除非伴有不顧一切的行動;
嗯,人至踐,則無敵。
首先我們,深入研究一個看似簡單,貌似誰都能夠明白的概念:周期。
周期,是理財投資活動中最為關鍵的考量因素,是開始實踐之前必須學習,研究,掌握,遵循的理念和現實,可惜總被忽略。是最為關鍵的知識點。
不深入了解周期,就無法對趨勢進行有效的判斷,那么整個投資活動基本上就等于沒有判斷行為。于是甚至比不過拋硬幣的賭博——墨菲定律一定會顯靈:
如果一件事可能變壞,那么他一定會變壞。
生活總體上是公平的:需要付出的代價,總是要付出的。
很多人覺得投資之前不需要做功課,省下這部分投入,跟著別人一起投資就可以獲得收益。
但實際情況是,你躲掉的這部分痛苦,會在你你投資之后,以直接的損失加倍返還給你,就像有些讀者說的:股票跌的肉疼。
認清這點,就不會因為躲掉了做功課的那部分痛苦而沾沾自喜,因為“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泥猴你會明白,這世界上所有的活動都是投資,成長是用自己的注意力向自己投資;婚姻是雙方投資各自資源創造更好的家庭;工作是投資,創業是投資,一切都是投資……(其實我還認為這世界一切的活動都還是銷售!)
周期這個概念,在很多投資人嘴里,通常以“趨勢”這個次代替,他們會說:
現在是上升趨勢;
現在是下降趨勢;
這樣的描述盡管在有時候還是管用的,但是更多時候是膚淺的,危險的。因為一個上升趨勢要加上一個下降趨勢才能夠構成完整的周期。實際上:
真正的趨勢常常需要在多個周期后才能真正展現。
如果我們探究的是真正的趨勢,就會發現,上升與下降只不過是一個真理的表象:
現實的經濟里沒有直線,只有波動。
在一個很長的波段中,從任何一個點前后望過去,看起來都像自己身處一條直線而不是曲線上——就好像我們站在地球上感覺自己在一個平面上而不是在一個圓上一樣。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一種能力很重要:
感受漸變的能力。
大部分事物的發展都不是突變的,即便有所謂的突變,也是在積累了一定程度的漸變之后才發生的。比如自己很難感覺到的孩子每天的變化,而許久未見的親朋就能容易感受到孩子在這段時間漸變的結果。
這種感受漸變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訓練的結果。
最好的方式就是記錄。我們的記憶力是不可靠的,很多時候腦子里的數據和實施其實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準確。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借助記錄工具幫助我們能加細微客觀的感受那些細微的變化。
記錄身邊微小的變化,一段時間之后可以總結歸納出這些記錄展現出來的周期。
一個上升與一個下降構成一個周期;兩個或者多個周期之后,如果我們發現曲線就好像是數學課本里的sin曲線的話,那么所謂的趨勢實際上是個水平線而已。
而我們常說的,在尋找的趨勢應該是要么上升,要么下降的線條才對,因為水平等于無變化,無變化就無趨勢。
這就解釋了為什么有些人認定的所謂趨勢在另外一些人眼里根本談不上趨勢,因為后者重視的是一個周期以上之后才顯現的真正趨勢,而前者看到的只不過是一小段時間的表象而已。
跟漲殺跌必然很吃虧,因為他們看到的并不是實際趨勢,而只是幻想而已。
股市中有一類人被成為“韭菜”,就是割掉一茬又會再長出一茬……而那些韭菜就是注定被收割的。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韭菜呢?其實很簡單,只要你的腦子出現過下列情形的任何一種,你就是“韭菜”——確定無疑的“韭菜”:
X靠譜嗎?你怎么看?你說Y能漲嗎?
X太貴了,買不起,看看別的;
真倒霉,一賣就漲一買就跌;
一整天也沒看見漲;
靠,賺大發了,去換輛車;
虧殘了,估計要離婚了;
你運氣真好,我太倒霉了;
這幫傻X,你們都是騙子;
許多年前,我腦子也經常有過這些想法!
如果避免自己變成韭菜,也很簡單:
判斷趨勢的時候,看至少兩個周期。
多簡單的方法,可惜當初沒有人跟我講透,害我被收割了很多次。后來想明白之后,雖然交了很多學費,但卻在也不是韭菜了。
我們作為人有一個最大的弱點:
合理化自己的行為。
不論在外人看來多么荒唐的事情,執行者總是能找到一套自洽的“邏輯”來說明自己的行為是正確的。但是那個所謂的“邏輯”,其實經不起推敲,甚至不可證偽。
每一次明顯的進步,其實都需要我們克服這種“合理化”的缺點。
如果你不相信周期的規律,其實你也可以找到一些正面自己正確的“例子”。問題是這些例子是否經得起推敲,或者干脆是因為你懶得學習,所以以偏概全的找一個借口。如果有人能夠持續的投資獲得利益,是不是真的他們運氣好呢?
所以,當我們回顧自己理由的時候,也多問問這個問題:
這是我自己的思考結果,還是我為了避免思考而找的借口?
若是我們真的能夠看到多個周期,趨勢明顯到不可忽視的地步。
下圖是1800年到2012年的股票和債券的收益比較圖,第一是股票指數,第二是債券指數:
我們可以看到股權債券投資的趨勢都在上升,并且通過指標的方式我們也可以看出來,股權投資相對于廣進,美元什么的收益大多了——股權時代來臨了的趨勢顯而易見。
這才幾分鐘,你竟然已經可以從趨勢之中看到另外更深層次的趨勢了……人是可以進步的,不僅如此,也有可能進步很快的。并且有些進步可以瞬間完成,而那些沒機會想到的人,搞不好一輩子都被無知和不進步耽誤,且完全不自知。
所以,關注周期,以及多個周期背后顯現出來的真正趨勢,會給你一個全新且更為可靠的世界和視界。
進而,
幾乎一切事物,無論抽象還是具體的,都有自己的周期。而他們的周期不大可能一樣,
于是,
幾乎一切的機會和陷阱都隱藏在周期與周期之間的差異上。
長期來看,在成長上面的投資回報一定是上升趨勢的。
但是為什么有那么多人在這注定上升的趨勢面前,依然不能堅定不移的行動呢?因為:
忍耐不了周期的波動。
即便是一個注定上升的趨勢,也會有短期的波動。不論是學習還是工作,我們總會遇到不順心,不如意的情況。不論是不是自己的原因,這種事情是無法避免的。
這個時候,如果是一個沒有周期概念的人,不理解短期的波動是正常現象的話,就不能夠淡定的面對暫時的逆境。他會懷疑過去自己的判斷是否正確,自己的投入是無效的,就會及時止損,放棄現有計劃,其實也是短期期望過高導致的——這也是生活中的“韭菜”。
據說GDP和股市的周期輪換,還有“庫布勒羅斯改變曲線”,任何新生事物的發展過程也是差不多都是螺旋向上曲線,
于是,我們可以反思這樣的現象了:
每次巨大技術變革的時候,都有一批投資者死在路上。
為什么呢?
因為看他們看到了所謂的“趨勢”(其實是周期),卻忘記了或者和不知道真正的趨勢需要一個以上的周期才能夠顯現出來……
回顧下歷史吧,互聯網,云,等等都是如此。
剛剛殺入股市的人往往不知道一個冷冰冰的事實:牛市虧錢的人很多,熊市賺錢的人也很多。
你可能會愣一下,牛市怎么可能虧錢呢,傻子吧?實際情況卻并非如此。當然也不排除在牛市賺到錢的傻子,但也確實有很多人在牛市的時候擔驚受怕,因為一個回調就割肉,然后有因為不甘心而追在了高點上,或者拿不住……
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他們的眼光穿透不了周期,看不到真正的趨勢,能有的只是最膚淺的理解。于是一切的行動都相當于“無頭蒼蠅”,甚至比拿著火把穿過火藥廠更加可怕,因為他們拿著火把到處亂串。
對于周期的理解,有時候甚至會影響一個人的性格。所謂的堅持不懈,不屈不撓,更多的時候,其實只是因為對自己正在身處某個周期的哪個位置非常了解,所以才清楚的知道自己現在是在哪個點,下個月會在那個點,明年會在哪個點……
為什么很多計劃最終不能落實,背后最深刻的原因很可能是你當時身處的自己生命周期與世界的種種周期都各不相同,于是沒人能夠幫你具體定制完全適合你的計劃……所以人生規劃這東西只能聽自己的,否則也沒有辦法后果自負。
人和人各不相同,就想動物園里有老虎獅子大象,也有孔雀鴕鳥蛇,甚至螞蟻昆蟲……他們都有各自的優勢劣勢,都有各自的生存之道,沒有太多有實際意義的,通用的,普適的優勢策略。
如果非要跳出來的話,倒是有一個:繁殖能力強才是王道。
投資領域來說就是:
賺的方式越多越好。
簡單到沒有必要教育或者學習似的……這其實也是傳遞重要知識所面臨的困惑與困難:
越是重要的東西越是看起來并不相關。
很多人問我,笑來,你的主業是什么?我笑嘻嘻的告訴他們:得到專欄的作者啊!可是在這個專欄里,我告訴大家我會以各種方式賺錢,開講座,開公司,做投資……
因為我必須有投資以外的賺錢方式,才能夠保證給自己投資的資金判無期徒刑。
如果光靠投資賺錢也不是不好,但是我覺得我會做不好。因為心態會變,會變得患得患失,不由自主的關注漲跌,而看不透周期和趨勢,那樣就會退化成“韭菜”,那又何必呢?
對于一個沒有投資理財知識的人而言,任何投資活動都變成“騙人的玩意”。就好比你是一個韭菜,不論在那里碰到的都只是鐮刀。
所以,為了不變成韭菜,我們也要好好學習投資理財知識,這可是知識變現最重要的途徑了 。
當一個投資產品占用了你四分之一資產的時候,你就無法對它保持淡定。
除了極少數天賦異稟的人之外,對于風險而言,我們都要按照普通人的承受能力才評估自己的能力,否則就會陷入過度自信的陷阱。
本質上能讓你保持淡定的原因其實是:
即便這筆錢沒了,我依然可以過得很好。
為了讓這部分錢絕對數量有所提升,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升自己賺錢的能力。自己賺得多了,能夠不在乎的金額就會變多,進而能夠更淡定的面對周期的變化,通過長期規劃獲得滿意的回報。
對周期的深刻理解,最重要的用出在于他能夠幫你看到未來——起碼是一小部分。要知道沒有人能夠清楚的看到100%的未來,因為哪怕看到一點點也比看不到強很多,而經年累月地多看那么一點點,到最后就會形成巨大的認知差異,人與人之間巨大的認知差異就會產生巨大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