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采茶時

題記:用家鄉(xiāng)安化話說采茶或摘茶的發(fā)音為“扎ra”,茶前面不發(fā)ch的音,而發(fā)ri+a(二聲)。

清明節(jié)前的深圳,和夏天一樣,都是穿短袖衣服了,不過突然的一陣陰雨,天氣驟然轉(zhuǎn)涼,趕緊翻衣柜找長袖衣,才發(fā)覺現(xiàn)在還只是早春。老家這個時節(jié),應該正是采茶的時候,母親在家應該又沒閑著,去采茶去了吧,想打電話問候下,畢竟這幾年她腰椎盤突出,經(jīng)常疼痛,不想要她去采茶了。

電話一接通,果不然,母親已經(jīng)在茶園。反復叮囑不要勞累了,她就說閑著也沒事,村里這把年紀的人都來茶園采茶了,她也坐不住,在一起采茶還可以聊天,很輕松的,一天有七十元工資。她讓我們放心,她自己會把握情況,不會累的,閑聊幾句后才掛了電話。

我的心也隨著母親的鄉(xiāng)音,回到了那個綠意盎然的茶園。

山上的茶園

老家安化縣在雪峰山區(qū),開門看到的是山,屋后是更多的山。我們村里每戶不夠2畝水田,還有幾分菜地,其他的就只有茶園地。不像現(xiàn)在的茶園,只有茶樹,我們老家的茶園地的間隙里還要種黃豆,玉米,還有紅薯。一到了采茶季節(jié),學校會放假,小孩要回家?guī)图依锩Γ蠋熞惨丶也刹琛?br>

門前的高山

每當?shù)讲刹钑r,母親通常是天剛亮就已經(jīng)上山了,山里的太陽出得晚,到處都還是云霧彌漫,老家的茶葉就是在吸收著云霧中水汽,長得特別的細嫩。嫩綠的茶葉上還凝著露水,母親的手指在茶葉間飛動,一把一把的茶葉采下來,放到背后的背簍里。背簍裝滿后就倒進放在茶園邊的布袋里,這一天需要采一百多斤的茶葉。

采茶的鄉(xiāng)親


勤勞的鄉(xiāng)親


我也會跟上山采茶,腰上掛一個小簍子,不過采茶是個耐心和技術活,我一個上午也采不滿一簍。過不了一會,我就會被其他的事情吸引過去,茶園的四周,都有很多的山茶樹,在采茶季節(jié),剛好就有山茶果出來,經(jīng)常就爬到山茶樹上去摘山茶果。有時又爬到竹林里,去扯小竹筍。有時在茶樹兜里,發(fā)現(xiàn)了個鳥窩,還有藍色的鳥蛋,有次還碰上是剛剛出生,還沒長毛的小鳥,必然要捧著帶回家玩。這樣三心二意的,免不了被父母呼來喚去,還要挨罵。

山茶果和山茶葉果
小竹筍

我們家有好幾片的茶園,所以父母和姐姐們都要很辛苦,采茶的時節(jié)很短,過了時間,茶葉就長老了,做出的茶質(zhì)量要差很多。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家還要請人來采茶,記憶中那時經(jīng)常有安化前鄉(xiāng)的老年人和婦女,跑到我們這邊來采茶,他們說話的口音和我們很不一樣,小孩子還常常學他們的口音,等后來長大了,走出大山后,才發(fā)現(xiàn)是自己的一口土音,別人聽不懂。

采完的茶葉可以直接賣鮮茶葉到村里收茶葉的人那里,他們收了后再轉(zhuǎn)手賣到茶廠,茶葉根據(jù)細嫩,質(zhì)量要分等級,又細又嫩的價格就好,又粗又老的只能便宜賣了。當然也可以自己做成紅茶或綠茶,這樣要費很多的功夫,曬干后賣的價格要高很多。我老家在自己屋邊有兩臺木揉茶機,用電動機帶動的。茶葉采回來后,先要在陰涼的地方晾青,屋里的地板和樓上地板上都是晾的茶葉,新鮮的茶葉經(jīng)過晾青后,變得柔軟起來就可以上揉茶機了。

布袋里的茶葉

把茶葉放進揉茶機的桶里,上面有個木蓋蓋著,開動電機,木桶就在平臺上轉(zhuǎn),不過不是旋轉(zhuǎn),是平面繞圈,經(jīng)過十幾分鐘,茶葉就揉卷起來了。打開下面的木板底,就可以放出來。揉好的茶葉還要堆在一起發(fā)酵,一條條卷起來的綠色的茶葉,開始慢慢的變成古銅色,并散發(fā)出濃烈的茶香味來。然后就可以曬干了,這個季節(jié)如果碰上沒有太陽,就只有用火烘干,干燥的紅茶就是完全黑色的,輕輕一捏就碎。我們現(xiàn)在常常看到很多的茶藝表演,雖然把茶文化提高了藝術層次,但真正能影響到茶葉品質(zhì)的,還是在這制茶的環(huán)節(jié)。

老式木揉茶機

到這個時候,還沒算完成制茶,做好的紅茶還要撿去里面的不良品,如茶梗,其他葉子等雜物,一般家里都是在下雨天,不能出去做其他事情的時候,就在家里撿茶。

采茶季節(jié)過后,父親就會收紅茶去了。一般在幾個村子里有一個集中收茶的地方,堂屋里,堆滿了白色布袋裝的茶葉,都已經(jīng)碼到了屋頂。走廊上擺放著一個八仙桌,桌上的很多的玻璃杯里泡著各式各樣的茶,旁邊的煤爐上燒開的熱水,不停的冒著熱氣。各個村里自家做的茶葉,都送到這里來,先要取樣,看色澤,聞氣味,捏干濕,然后在玻璃杯里泡上一杯,然后根據(jù)茶水的顏色,氣味,入口的味道來評定茶葉的品級,父親為鄉(xiāng)茶廠里收了好幾年的茶葉,也算是品茶的老師傅了。

唐朝之前,安化縣和新化縣的山區(qū)統(tǒng)稱梅山,基本是一個獨立的王國,民風彪悍。直到宋朝歸順朝廷后,這地區(qū)才分設安化縣和新化縣,以“歸安德化”之義而得名“安化”。安化的產(chǎn)茶歷史悠久, ?一方山水,養(yǎng)一方好茶,老家的山區(qū),土地貧瘠,農(nóng)作物產(chǎn)量都很低,還好有茶葉能帶來可觀的收入。安化茶葉歷代都是朝廷貢品,而且安化的黑茶,大多是供應到西北,新疆,蒙古和俄羅斯為主,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物資,由茶而促進了文化交流和溝通,貫通各個村里的茶馬古道是歷史的見證。

我幼小的記憶里,在我們小學旁邊有一間制茶廠,那是村集體辦的茶廠。我們村叫新騰村,但外地的人都叫這里新騰茶場,即以茶場聞名鄉(xiāng)里。在我讀書前,茶廠還開了一兩年,經(jīng)過茶廠時,里面的機器轟鳴,到等我讀書時,茶廠已經(jīng)關閉,里面還擺放了十多臺揉茶機,還有烘干,篩茶的機器,在屋后面還有一臺一人多高的柴油機,提供整個茶廠的動力。關閉了的茶廠,就是我們兒時的游樂場了,其實在機械設備里面玩耍很危險,但那時的我們完全不知道什么是危險。

在我在讀初中的時候,父親和村里鄰居合伙開茶廠,那時民辦企業(yè)在農(nóng)村還是很少見的,父親算是敢于冒險的人了。茶廠建在村里靠近公路的地方,是租的表親的一間屋子。茶廠里買了很多的制茶機械,晾青是用火烘烤的,揉茶機是金屬的,最后用烘干機把茶葉烘干。茶廠剛開的兩年里,村里的茶葉都可以收上來,還會到其他村里去收茶葉,生意還是很好的,這里的茶葉收到省城的大公司后,一般都出口到國外。所以,后來父親貸了更多的錢,制了很多的茶葉,不曾想在91或是92年的時候,所有做的茶葉都沒辦法賣出去,那時也不知道外面的行情,都是埋頭只知道生產(chǎn),現(xiàn)在了解到,可能是因為當時美國經(jīng)濟衰退或蘇聯(lián)解體等各個方面原因,茶葉出口受阻。父親開的茶廠撐了不到一年,只能倒閉,還欠了一大筆貸款。那時,父親四十多歲,因為這些貸款還有我讀書的費用,又辛苦勞作了十多年,才把貸款還清。

這些年,安化的黑茶,漸漸火熱了起來,名氣大了不少。每次回安化,發(fā)現(xiàn)公路邊,涌現(xiàn)了很多的茶廠。這茶葉熱銷,很多的人都來開茶廠了,在鄉(xiāng)村很多的高山上,開了成片上百畝的茶園。雖然,我很欣慰安化茶葉,能提高影響力。但做茶,需要的是慢工細活,就如我們看茶藝表演時那樣,泡茶的水要幾分滾,一道水如何沖,二道水如何泡,講究的是火候、積累和沉淀,精工于茶葉、水質(zhì)、器皿。如果用工業(yè)化完全來替代傳統(tǒng)茶葉的制作,我想這只會上安化茶葉走上不歸路。我也聽說有些茶廠,從外地收購便宜的茶葉來這里加工,充當安化茶葉,但氣候和品種的不同,茶葉品質(zhì)是相差甚遠。還是希望有識之士,能保留安化茶葉的那一片凈土。

去年過年的時候,天氣正好,我開車帶父母家人,到門前的云臺山上游覽一下。這里現(xiàn)在做茶旅文化,把茶葉采摘、制作、茶文化體驗和旅游結合,做得非常的有特色。父母辛苦一輩子的茶園,現(xiàn)在成了旅游的景點,然后站在山頂?shù)臎鐾ど希t望自己的家。現(xiàn)代的茶園,散布在山間田地里,修整得筆直平整。這如夢中的美景,好像都不那么真實。

又到了一年采茶時,那滿眼的綠色,是童年的色彩,那淡淡的茶香,就是家鄉(xiāng)的味道,有如一壺好茶,需要慢慢的去品味。

云上茶葉的茶園

后記:文中圖片來自云上茶業(yè),版權歸云上茶業(yè)所有,如有興趣請關注他們,很有文化和氣質(zhì)的茶葉公司,也是文中最后去游覽的地方。歡迎來我的家鄉(xiāng),安化馬路鎮(zhèn)來體驗。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