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重奏,按照一個人的主線,敘述四個人的生活,這是個特別討巧的設定,也應該是當下流行的一種故事推進方式。
一個人的故事當然不夠用了,所以每個人都來做主角;婚姻關系已經瓦解了,所以年輕人住在一起講故事。
最近愛奇藝的龔宇說,中國應該誕生超級網劇,在我看來,這其實就是日劇、美劇的付費版本而已,每集不要太長,45分鐘應該是極限,最好只有30分鐘;但每個鏡頭要制作精良,故事,要懸疑,要吸引人看下去。
沒有時間了,世界變得那么有趣,有那么多事情要做,不可能枯坐在電腦前,刷40多集的電視連續劇,那一天下來,會是多么悲催的日子。
除了那些有關日本人本身的,表現僵硬的違和感,四重奏傳達了這幾種價值觀:
第一是無用主義。這是一個大背景,四位主人公都“社會人失格”,過每天早起擠電車以外的生活,大把的空閑時間,然后日子的過的自得其樂;這算是集中了今天都市群體的第一需求——脫離社會。討巧又具體,就好像今天朋友圈里刷屏的逃離北上廣;當然不是因為人們要逃離,不然辛辛苦苦扛起來的北京房價要去哪里找,說逃離的,往往是膩了,不是北京土著,就是國貿三期的公司白領們,那是夢想,實不實現放在一邊,但人生有了夢想,總好過一點都沒有。所以每一個社會的螺絲釘,都喜歡無用主義,都想窺探一下,脫離社會的刺激在哪里,困惑是什么,好處有哪些,即使自己無法過這樣的人生,但意淫總是好的。
就好像別府君說的,不是所有的人都為了競爭而存在,不是所有人的人都喜歡改變世界,每個人在社會里找到合適的位置就好,這個生活態度,對都市里的男男女女,對辦公室里的撕逼精英們,閑暇之余,特別受用:不是撕不過,是撕累了的中場休息,大腦接受精神spa,然后第二天投入紅塵繼續整裝待發。
然后是自我中心,夢想第一。有夢想的人過不了一般人眼里的好日子,但,他們自己自得其樂,還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簡直難得可貴,開心的可以上天。還是說別府君,雖然不是故事的主線,也是唯一一個沒有特別展開關于他故事的人,但好像是整部劇的精神內核,幾個元素都貫穿在他身上,他說,從小練小提琴,周圍的孩子都有一搭無一搭的練習,只有他,雖然不喜歡,但還是很認真的練,結果現在,好像只有堅守夢想的人,活的最慘(社會角度來看)。所以就提出一個問題,夢想很昂貴,那么三流、四流的夢想到底需要不需要堅持呢?這就說到了剛剛說的第二個價值觀:自我中心。
只有在自我中心的語境下,不入流的夢想的堅持,才有價值。自我中心,概括來說,就是自我愉悅,自我感知最大化。就演奏者來說,就是“把自己的想法和心情,用音符表達出去”“嗖~的扔出去”的感覺。這種體驗無可替代,是每一個演奏者自己的陶醉之處,我想象了一下面對觀眾們的反饋,或者在屏息凝神的劇場里,一邊感受眾人的目光,一面走進自己心靈里的那一瞬間,音符就好像從手指里滑出去,每一次都是下意識的,大腦沒有思路,只是肌肉的動作讓情緒直接的傳遞出去的感受,這其實就是心流,就是一種沉浸感,好像游泳的人在水中滑行的感覺,好像寫字者在鍵盤中敲擊出自己內心想法的感覺,世界會離你很遠,不存在,只有你一個人,一抬頭,過去一個小時。
這個體驗無與倫比,所以它最后到底是不是有了產出,完全無所顧忌,是不是傳達到了聽眾那里,你可以說重要也可以說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感受,體驗者感受到了,獲得了快樂。
以上的描述就是自我中心主義者的典型想法吧,我猜。世界滿足基本溫飽以后,就只有構建自己的朋友體系了,如果四個人,都能有這樣的想法,必然是完美的生活。
所有就這引出了第三個話題,
無法定義的人際關系。早期的人類基本上是家庭中心的,比如同一個屋檐下就非常典型,血緣這個東西無法選擇,不可調和,生下來就住在一起,完全像是人生的抽大獎,幸運者到一個父母相愛的家庭;運氣一般的人有一些小口角;抽簽到中下的,似乎還會有家暴;家庭溫暖是一個假象,至少不是大概率事件,所以早期同一個屋檐下那樣的表現手法,自然就無法引起新一代消費群體的共識。
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人們的關系空前的疏離,但也空前的緊密;眼前的人總是疏離;網絡中的人卻可以掏心掏肺,好像兩個大腦之間相互對話,省略太多物理上的不可能。所以四位主人公,家庭生活都乏善可陳,更有些從小家庭留下的陰影需要治愈;然后戀人關系又太過沉重,稍微用力過猛就打破四個人的平衡;那么這四個人是什么關系,不是兄弟姐妹,不用生下來在一起兩看相厭;不是戀人婚姻,因為多了束縛反而少了自由;是四個獨立的個體,是四個燃燒的靈魂之間的三段單相思,到最后一集,居然還有一些男男之間的小曖昧,估計是為了滿足腐女觀眾的期待做出的臨時調整;比朋友當然要更深沉,一個人做飯幾個人打工,完全都住到一起去,年齡段也算相仿;然后跟排他的戀人關系相比,又要輕盈很多。
無法定義的關系,但一定要總結,應該是非排他的擁有共同愛好朋友圈式的共生關系。嗯,沒錯,好長的定語。估計下面一個工作就是翻譯成英文,取每一個字母大寫開頭,組成一個新單詞,朗朗上口。比如:Non - Exclusive Shared Relationship (NESR)好吧,算是我的胡謅而已。
但我想表達的是這個意思。
一種超越朋友、親人、愛情等一般意義上的情感。
我想起一篇文章說,中國的城市,雖然人們生活在鋼筋水泥里,但討論的話題還是農耕文明的婚喪嫁娶,房子還是為了丈母娘買,孩子還是為了三姑六婆生,婚還是為了父母結,生活,還是為了別人過。
可能有那么一點點道理。
這算是中國式的推動GDP的方式,到不怎么考慮每個人是不是幸福。
我想起李銀河說,婚姻制度是會弱化的,在我們看得見的未來,也許是走向解體的。
四重奏里,呈現的到仿佛是近未來的一種人際關系,恰到好處又并無牽絆,維持很強的連接關系,但又沒有沉重的排他情緒,這么來看,別府的別墅就好像人際關系的伊甸園,適合都市里人際關系沉重的各位去逃離。
綜上所述,我們看到未來的治愈主要發生在獨立個體之間的親密互動里,而同時又回歸到人們本身生活的一種無用的精神活動,以及愉悅自身價值觀的主要抒發。
生活里沒有的欲望會不斷生長,現代人永遠解決溫飽后,歡迎來到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