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生活、工作和學習是否處不如意的階段?你是否覺得自己明明努力很久了卻還沒有看到成果?這歸根到底其實是你的方法不對而已。我們常說,方法是解決問題的金鑰匙,是成功的通行證。找不對方法,再怎么努力都是徒勞的。如金庸筆下的桃花島,你找不到出島的方法,盡管不分晝夜地奔跑,仍然走不出一片片的桃林。
那怎么樣的方法才是好方法呢?是大家都說好的方法呢?還是只有名人都用的方法呢?其實不然,只有符合你性格特點、適合你自己的方法才是好方法。
那我們怎么樣去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呢?如何從名人獨創的方法中找到適合你的?有哪些好的方法能夠讓你立桿見影呢?齋藤孝的《學會學習——從認知自我到高效學習》這本書就能夠幫助你解決上面的問題。
本書作者齋藤孝,1960年出生于日本靜岡縣。畢業于東京大學法學部,并在該大學研究生院教育學研究科修完博士課程,現為日本明治大學文學部教授,也是一名教育學者,在教育學方面上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主要著作有《讀書的力量》《提問力》《規劃力》等。
《學會學習——從認知自我到高效學習》這本書主要通過三個方面來講述各類學習方法。第一和第三部分主要通過作者自身的各種例子來找到適合你自己的獨特學習方法和告訴你作者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速效學習法。第二部分通過16位名人獨創的學習法,讓你從中學習領悟這些名人是如何通過自己的方法突破困境、走向成功。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習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并不是每一個方法都適合你,只有掌握了適合你的學習方法,你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記得高中的時候,寢室有兩個女孩,一個屬于那種比較貪玩的,一個屬于那種安安靜靜又特別努力的。貪玩的女孩,雖然自己喜歡玩,但是她在學習上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每天作業都能高效地完成,而且效果還不錯,因此她有更多的時間來復習功課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但是安靜的那個女孩,每天基本都是按照老師布置的任務盲目地去完成,也沒有按照難易程度分類完成,所以她往往完成的效率很慢,每天在關燈之后都要“開夜車”,在大家眼里看來,她非常的努力,但是她的成績卻一直沒有貪玩的那個女孩好。
她們兩者之間的區別很簡單,一個用對了方法,一個用錯了方法。其實,學霸與普通學生之間的區別很多時候就是一個適合自己的方法。
那么怎么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呢?書中講到三點:一、明確自己的目的;二、找到適合自己性格特點的方法;三、掌握“制勝球”(也就是能夠幫助你走向成功的方法)。
我們的工作、學習不順利,很多時候就是我們沒有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通過上面三點找到符合自身性格特點的學習方法,從而能夠幫助你突破自我、改變現狀。
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后,你可能又會遇到明明自己很努力,卻看不到成果;總是遇到瓶頸,無法突破自我;做事很容易找借口;內心很容易焦慮不安與苦悶……通過第二章16個名人的原創學習法就能幫助你解決上面的問題。這16個名人原創學習法,我就不一一介紹了,我簡單說幾個都比較適合大眾的吧。
在工作和學習中,我們經常會遇到身心疲憊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讓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愛因斯坦的“張弛有度學習法”和村上春樹的“體能強化法”,這兩種方法相結合就能讓你的身心壓力獲得緩解。
我們都知道音樂是一種很好的調劑品,它可以起到觸動內心,緩解情緒的作用。愛因斯坦的“張弛有度學習法”主要就是通過音樂來調節內心的平衡。對于愛因斯坦來說,音樂是能與工作互補的人生伴侶。在他研究耗盡腦力的時候,他都會放下工作徹底放空自己,把身體交給音樂,用音樂釋放內心的疲憊。
除了注重內心的健康,我們無論從事什么工作,做什么事情都需要一個很好的體魄。村上春樹的“體能強化法”告訴我們通過體能強化,鍛煉自己的精神力和體力,這樣才能有一個強健的身體來支撐自己的工作。而且只有把身體鍛煉得足夠敏銳,就更容易激發創造的靈感,迅速投入眼前的工作。
除此之外,我個人還比較喜歡德魯克的“行動計劃”,通過制定目標、決定期限和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這三個步驟進行,明確自己的短期和長期目標,讓目標看得見。還有香奈兒的“對鏡觀察法”、本田宗一郎的“不請自來法”、史蒂芬?金的“外界屏蔽法”……都是比較適用我們的日常生活的。
最后書中的第三章,齋藤氏通過自己的日常生活總結了九種速效學習法,告訴你如何把短板變成興趣、怎樣短時間內樹立自信心、怎樣能夠輕松地把隱晦難懂的理論輸入大腦等等。
如果你正處于工作、學習不如意的階段,不妨找這本書來看一看,起碼能夠讓你少走一些彎路,從中找到符合自己個性的方法,掌握學習的制勝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