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走出去,家就是你的世界,走出去,世界就是你的家!如果你不花時間去創(chuàng)造你想要的生活,你將被迫花很多時間去應付你所不想要的生活。成功的路上沒有人會叫你起床,也沒有人為你買單,你需要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突破,人的潛能無限,安于現(xiàn)狀,你將逐步被淘汰,千萬不要對自己說“不可能”,樹的方向,風決定,人的方向,自己決定。
2《貧窮的本質(zhì)》一書里,講過一個“貧困陷阱”的概念。舉個例子,有個人想要通過搬磚改善生活,但因為突發(fā)狀況花光了錢,于是幾天都沒吃飯了。而因為沒吃飯,便沒有力氣,所以他又找不到工作了。我們很多人其實就困在這樣的窘境里。每每想要更好的改變,但是掙扎的現(xiàn)狀讓我們只能在怪圈循環(huán)。就像上段提到的貧困路徑依賴那樣:因為我們只有更普通的人脈、教育、工作、資源等機會,所以我們不斷依賴“貧窮”本身去決策,這樣也就導致除了物質(zhì)以外,精神上的貧困也處在了不斷被再生產(chǎn)的尷尬里。久而久之,也就被迫塑造了我們說的“窮人思維”...因為窮,更需要安全感,因為追求安全,就更窮。就我個人所見,窮人中比富人聰明、優(yōu)秀、勤奮的,比比皆是。但是進入到不同的圈子你會發(fā)現(xiàn):窮人和富人最大的不同,不是關注的小話題——熱點事件、錢權色。而是思考的問題不同,共享的信息不同。富人思考的,不是如何通過個人的努力來賺錢,而是找到什么機會、獲取什么信息來賺錢;窮人思考的,則是如何通過升級打怪,來完成個人的迭代。(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