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臨下班時,我從學生那讓我崩潰的論文堆里猛地站起來,強制終止了工作,然后準備利用一個小時的時間趕到松社。走到校門口時竟然發現沒帶公交卡,也沒帶錢包,然后瞟到旁邊的幾輛摩拜單車,就決定騎著單車奔向目的地。
沒來之前心想今晚的嘉賓會跟我們分享很多關于器物之美的心得,沒想到周華誠老師除了跟我們分享了匠人精神也談了自己的很多心路歷程。周老師通過探訪很多日本的民間匠人,發現了在這樣快的時光里很多人依舊在做慢的事,一個小小的烤麻薯都能傳承1010年,而如今的我們誰又能沉下心來去做一件事呢?更別說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在這個講究效率的時代,我們想做的事情何止一件,但到頭來卻發現什么都沒做好。每一次在感慨迷茫時未嘗不是因為身邊的誘惑太多而迷失了自己,甚至不知道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在這個工匠精神已經被我們說爛的時代,周老師說匠人不一定非要掌握一門獨門絕技,他說每一個用心生活的人都是一位匠人。
周老師之前在杭州是一位媒體人,在那里生活了幾年之后面對瘋漲的房價和焦躁的人們,他開始慢慢發現這并不是他想要的生活。然后他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回到了一輩子都在種水稻的父親身邊。他通過“父親的水稻田”這個項目讓一輩子都沒有因為農民這個身份而感到驕傲的父親找到了存在感,也讓自己在這件事中收獲了一群志同道合的稻友,他們一起種水稻,一起拍照,一起露營,一起用文字記錄,甚至一起出版書籍……聽著他的分享,我們羨慕他可以在做自己喜歡的事的同時還可以很好地生存。周老師說他也是摸索著過來的,對于未來的一切仍舊趕到模糊,但至少目前的狀態他很喜歡。那些年在杭州工作的時候,不管再忙,他都會在24節氣這一天來到西湖邊走走,拍照、思考,記錄。他說那些年自己堅持的看似毫無意義的事情終會在某一天自然地生長出它的意義。所以在這個追求結果,追求意義的世界里,不要忘了堅持做自己喜歡的那些看似沒意義的事情,終有一天自己的堅持會生根發芽長出意想不到的美麗之花。
對于周老師最后如何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情,他跟我們分享這是認識自我、尋找自我,并成為自我的一個過程,人的一生都在尋找,然后慢慢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真正熱愛的東西,而成為自己是我們的終極目標。提問環節我問了周老師一個問題,我問他從農村走出來留在城市,說明當時是喜歡城市的,后來是因為一個什么契機讓他更確信自己其實真正喜歡的是農村那塊熱土的呢?周老師回答說當年努力離開農村并不是為了離開而離開,而是為了讓自己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他說也許有一天你會發現是故鄉拯救了你,而它也會寬容地接納每一個從城市逃離的人。主持人問我會不會回去,我回答到不會。因為現在的我還沒有完全想清楚,而且如果逃離了這里我還怎么聽到這么棒的分享,參加很多有趣的活動?在這臆想的美好城市中當我折騰了一大圈找尋到了讓自己內心堅定的東西后,也許我會選擇離開,我不會嘲笑自己走的彎路,因為這些彎路會讓我更堅定地面對未來的生活。愿每一個逃離城市的人都不是被迫離開,而是在找到自己后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更好地成為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