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時關注鼎然最新動態,請進入:
鼎然微信:zjg474
鼎然 QQ:504235088
鼎然師父開示“五蘊實相”
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
陰者,遮蓋。
何為色?形態的變易即是色,故為無常。
色陰,就是世間萬物悉皆在變化中趨向生滅,而我們不知不明,被其遮蓋故名色陰。
比如:我們的肉身即是色,色在肉身逐漸變化,變化即是生滅,所以我們的肉身不是恒常的,義指向無常。
所以,色為無常,不是說色是無常,而是其形態不定故為無常。
倘若說我們的肉身是無常,指向肉身形態的改變。
譬如:肉身由生會逐漸過度到老乃至病及其死,就是肉身形態的變化。
這就說明,我們的肉身不是恒常的,而不是說我們的肉身不是恒常,是形態的變化導致肉身有了變滅。作用其變滅者正是識。
既然是識在演繹生生滅,那么我們就不能再說肉身無常指向形態變化了。
所以,色陰就是我們極易被一切色之無常所蒙蔽不知一切色本有的不真故為色陰即受色陰戲弄。而色陰本來不真,不真在變滅所以不可取。
於色不可取,不是不應取一切色。而是知一切色無常,若取,此色若變,就會有苦,所以不取。不取的不是色,而是如實知色無常即是不取。
色之所以是空,在于本有的虛妄即無常所以為空。
譬如:水泡是色,看似有,實際為空。空在不堪一擊,易碎所以不真。不是說水泡就不存在。
當我們懂得了色陰不真即是照破。照破的不是認知色的無常,更不是認知無常是苦,而是如實知道,於心不再粘連即是照破。
照破五蘊皆空,不是說五蘊本是空,而是不受五蘊虛妄滋擾,不沾不染即是照破。
倘若照破的是五蘊,義必然指向心的寂靜,而不是把五蘊給看破了。五蘊若看破,就不是真正的看破。因為五蘊不實,既然不實還需要去看破嗎?
所以,漢地佛教之唯識,悉皆意理不離知見,令無數修人死在文理上而成了生死傳承。
漢地附佛外道佛教對于色解釋為外面的一切,對于色是無常說成外面的都不真實,這是多么愚蠢的說教。
既然一切都不是真實,那么說一切都不是真實應一并不實,既然如此,還說什么?_??_?
所以,大家應遠離漢地附佛外道佛教,莫要粘連。
關于色陰不實的真實義,有沒有要問的??
有沒有要問的???
有了肉身,我們才會有感覺。這種感覺如同肉身一樣也是一并不實的。
倘若感覺是真實的,就應該時常感覺。
所以,我們的感覺是建立在有了肉身之上。而有了肉身不代表僅僅指向肉身。譬如:在夢境中依舊有感覺,那么這個感覺又從哪里來的?
實際上進入一種禪定狀態,我們所認為的感覺不是我們認為的感覺,而是觸受的作用即想的狀態。
正因為如此,當我們有了肉身,一切感觸隨之而來。然而,這樣的感觸是建立在有了肉身。
弟子問:師父,這就無法去認證什么了,認證自身也是無常不可取亦無有得否?
鼎然師父:認知自身無常的是對自身有了認知度,然而這種認知度不會隨肉身變化而變化,反倒因為肉身變化更加清晰。
我們之所以知道肉身是無常的,是因為有一個清晰不變的覺知。
這個覺知不會隨肉身變化而變化,它是恒一的。
所以,受陰的存在是建立在色陰,所以才會有其作用的感觸。因此,受陰不真,不真在有所依附,隨著肉身變化而變化。
倘若色陰與受陰彼此合和時,就會有識的緣起作用呈現一切觸受。
于是,想陰、行陰,識陰開始了。
所以,五蘊不實,不實在此生故彼生,此若滅故彼也滅,所以不真。然而,我們說五蘊皆空,義不在五蘊皆空,而在於心不沾不念深達寂靜。因寂靜是體,無所貪者,故與性相應,是為如實。
今天我們幾乎把五蘊皆空的老窩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