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門防疫的日子

考慮到臨近生產,我和老公決定不回陜南老家過年。可萬萬沒想到的是,第一次在楊凌過年就遇上了來勢洶洶的肺炎疫情。

而在臘月二十七之前,對新冠病毒的認識,我還只是停留在日常的新聞上。隨著霸屏式的報道和轉發(fā),再加上臘月二十九武漢封城的消息一經傳出,我開始敏感起來,不由得頭皮發(fā)麻。

老公在政府上班,自嘲是個跑腿的。單位安排他正月初二值班,可從大年初一,他的電話就響個不停,接打次數超過了平時的好幾倍,我知道麻煩事要來了。

當陜西省啟動疫情防控一級應急響應后,楊凌隨即也以最快的速度進入戰(zhàn)備狀態(tài),分別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和疫情防控臨時黨支部,充分發(fā)揮黨員沖鋒在先共克時艱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從城市到農村,從政府到企業(yè),從基層干部再到老百姓,抗戰(zhàn)防疫成為全民共識。

一時間,口罩賣脫銷了,公交車停運了,進出小區(qū)、村子都要測溫登記了,老實待在家成為當前最好的抗病防疫措施,也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

閉門防疫的日子,每天最大的事莫過于關注疫情動態(tài)。起初,越刷新聞越焦慮,尤其是當自己孕育著一個新生命的時候,不安的情緒一下子就不由自主的冒了出來。

連日來,盡管疫情的火焰仍在燃燒,我的心卻在焦慮中日漸平靜。因為從新聞報道和微信朋友圈里,我更多感受到的是全國上下齊心協(xié)力、眾志成城的中國精神,那種對生命的敬畏感以及對國家的榮譽感和民族自豪感頓時油然而生。

面對復雜嚴峻的疫情形勢,全區(qū)各條戰(zhàn)線強勢出擊的“楊凌鐵軍”沒有因疫情的肆虐而心生畏懼,誓言以最大的努力和付出堅決筑牢抗疫銅墻鐵壁,打贏這場生命保衛(wèi)戰(zhàn),守衛(wèi)腳下這片土地。此外,社會各界人士通過不同形式為武漢加油,為祖國加油,鼓勁吶喊聲儼然成為楊凌人的共同語言。

在閉門防疫的這些天,大著肚子的我在家乖乖待著,關于楊凌防疫一線的消息,大多是從跑腿老公的嘴里得來的。

聽他回來說,在防疫道路卡點,方便面是戰(zhàn)士們唯一熱乎的食物。有一位年長的基層干部甚至說,牛奶、水果這些東西都不實惠,非常時期能有一碗熱騰騰的泡面就夠了。有時剛泡上方便面任務就來了,等再吃的時候面條泡的都跟筷子一樣粗了。令跑腿老公感動的是,困難面前,不分男女,平時矯氣的女同志此刻已化身為勇猛戰(zhàn)士。在他看來,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自己更應挺身而出,帶頭奉獻,積極投身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

俗話說,人忙長頭發(fā),人閑長指甲。這幾天,由于無暇理發(fā),跑腿老公那頭又直又粗的黑發(fā)已經長的像刺猬一樣炸起來了,整個人胡子拉碴不修邊幅,簡直就是一個糙漢子。我勸他把胡子刮一下,人家還有一套說辭,口罩一戴都不知道對面是誰。見我嘮叨個不停,他拿起刮胡刀刮到一半時,電話又響了,于是連忙放下刮胡刀,戴上口罩就跑了。

跑腿老公又要跑了

晚上臨睡前,他瞇瞪著眼睛說,明天要早起給同志們準備送熱飯。一轉眼,他就睡著了,放在床頭的手機仍滴滴的響個不停,很熟悉那是微信對話框特有的提示音……

在楊凌工作生活了五六年,以前做記者的時候,總是從職業(yè)屬性方面來看這座城市。如今,當我再以一位市民的眼光重新審視這座城市時,發(fā)覺它比從前更加可愛迷人了。在閉門防疫的日子里,我也深深地品嘗到了楊凌這座城市別樣的年味。

我知道,在國家和人民危難之時,總有一些人必須肩負使命請戰(zhàn)出征,像我們這種能待在家里安然過活的人,可謂是何其的幸運而又幸福。

此時,窗外傳來幾聲鳥啼,嘰嘰喳喳叫醒了黑夜一般憂郁的清晨。年已過完,讓我們共同等待春回大地,那時每片葉子上都開滿了明艷艷的花朵。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