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前,我有俺爸俺媽。我是爸爸媽媽沒有出售的最后一件小棉襖,我不忘溫暖他們,他們也暫時忘記孤單。
結婚后,我有俺爸俺媽,先生有他的爸爸媽媽,為了區分,我和他約定我們稱自己的爸媽為俺爸俺媽,稱對方的爸媽為咱爸咱媽。
就在剛剛,我給俺媽打電話,她一個人在家,正在做飯,一會兒去做禮拜,她是基督教徒,村里周日晚上聚會,俺爸不回來,因為天氣寒冷,離家遠,俺爸總是起早貪黑,所以就住工地,隔天回家一次。我總是覺得我的家人總有種孤獨覆蓋,尤其是現在。我仿佛看到俺媽一個人在廚房做飯,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睡覺,我仿佛看到俺爸一個人上班,一個人在戒煙后看手機,一個人下班。三個閨女都成家了,為人妻為人母,少了原來奮斗的動力,家里也越來越冷清,為這份孤獨平添許多憂傷,原來還有回憶過往的興奮,現在連回憶也稀薄了。心疼俺爸俺媽,作為他們最后的小棉襖也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而這邊,我在做飯,有先生的咱爸咱媽,有先生。簡單的晚飯,話語不多安靜的晚飯,一家人的晚飯。我的心里五味雜陳。人生總是這么的不完美,為什么不能和自己的父母在一起,卻要跑到別人家與所謂的人生另一半及他的家人在一起?與誰的緣分更深呢?或許人生正是在這種不能圓滿的循環輪回中求得完美吧。
在別人都在說閨女好,有一種炫富叫我有兩個女兒的時候,我慶幸自己有一個兒子。我看夠了閨女家人后的無奈與傷感,我寧愿在生活的瑣碎中有實實在在的存在感。雖然有媳婦說咱爸咱媽的疏遠感,卻不會有閨女說俺爸俺媽的那份有心無力的牽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