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關東煮給人的印象,似乎代表這相互扶持、患難與共的溫馨人情。無論是三五好友在日料店還是和家人在家里一起享用,關東煮似乎不在僅僅是可以果腹的美味,它還包含了另外一種感動。
中國料理、日本料理、法國料理被并稱為世界大三料理。而日本料理以其精致新鮮為人津津樂道。日本料理也被稱為“五色”、“五味”、“五法”料理。其中“五色”指:白、黃、青、赤、黑;“五味”指:甘、酸、辛、苦、咸;“五法”指:生、煮、蒸、烤、炸。
很多客人問過我,關東煮到底是什么東西,怎么有的時候看見你們煮魚丸,有的時候煮的是菌類。其實關東煮就是煮物中的一種,有點像咱們吃的火鍋或者四川人吃的湯菜、串串香之流。所謂“煮物”,泛指以燉煮方式烹制而成的食物,在日本是十分普遍的家常菜肴。按顏色、食材、形狀、調料的不同又有很多種表現形式。如:青煮、白煮、櫻煮、鹽煮、番茄煮、味曾煮、青花魚味曾煮等等。
其實關東煮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江戶時代。當時不叫關東煮,叫做“堂兄弟煮”,是因為各類食材在鍋里相近關系類似堂兄弟。一起下鍋的食材成熟時間各異,吃的時候必須翻撅拾取,像吃火鍋一樣。這種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飲食行為日本人并不習慣,所以后來他們便把食材分清類別,串在竹簽上。久而久之,便成為關東煮的傳統。
“堂兄弟煮”之所以變成“關東煮 ”,是拜神戶灘鄉名酒所賜。在江戶時代,神戶的灘鄉酒名滿天下,并且大量進貢。而當時的關東地區除了堂兄弟煮,沒有其他特色菜肴能與名酒相佐,因此堂兄弟煮受到重視,列入名菜之林。要是現在看來,當時根本就是大鍋菜的早期關東煮能夠在強調精致的日本料理中身居煮物的重要地位,簡直是走了狗屎運了。
時間流逝,歲月穿梭。食物隨著時代在不斷的改變。關東煮被便利店引進之后,雖然少了推車小攤、黃昏舊街的懷舊氣氛,但是干凈衛生、快速方便的商品形象,也使得關東煮的消費群體日益壯大。不過便利店里的關東煮多半被視為零食的一種(如7-11),想要真正享受關東煮的美味,專門的關東煮小攤、日料店仍然是大多數人的首選。
專賣關東煮的地方,大多是在街弄、夜市,常見的是一方方金屬格子中,浸煮著各式各樣的食材,云煙繚繞、芳香襲人。隨著煮物端上的還有一碗湯,這碗湯的意義同樣非凡,食材流露出的精華都被它包容起來,爽口提味,那都已經是細枝末節,重要的是喝下一口就像吃了十全大補丹似的一股股熱流通向四肢百骸。
日料店也賣關東煮,不過幾乎都不是主營項目。除了客人自行選擇食材的一般吃法之外,也有定食(定食即套餐)式的吃法 ,由店家自行組配關東煮的食料內容,一般會比小攤來的精致些,也會有一些店家特制的煮物,當然價位也比較高一點。
湯頭是關東煮迷人的關鍵。下面,筆者給大家帶來一款比較基本的關東煮湯底:
材料: 柴魚片(也叫鰹魚片、木魚花)30g,水1000ml,昆布(處理過的專門用做吊湯的海帶)10厘米,醬油30ml,清酒100ml,味啉40ml,細砂糖20g。
做法 :1,將昆布表面的灰塵用擰干的濕紗布擦干凈,但是上面附著的白色粉狀物不要擦掉。放在水中浸泡30分鐘,用中火慢慢煮至沸騰,把昆布取出,用小火,加入木魚花煮約1分鐘,撈除浮沫,靜置2分鐘,讓柴魚片自然沉底。濾除雜質備用。
2, 把其余材料混合放進柴魚湯里煮開即可。
用途 :使用味啉的湯頭是為了要緩和腥味較重的食材,除了牡蠣之外,也可用于豬肉、鮭魚(三文魚),為了要引出食材的美味。用柴魚湯來稀釋。
至于在蘸醬方面,保持原味既然是日本料理的第一要素,喜愛清淡口味也就不足為怪。不過在早年間關東地區的食材種類和數量都不如關西富饒,為了提味,自然產生了濃重的調味料。現在有的日料店還會以芥末作為蘸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