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特殊的考核方式,所以,會養成一些習慣,可是到了社會上,考核方式變了,這些習慣卻沒有來得及跟著改變,結果是你覺得把自己吹得牛逼轟轟了,可是給社會上的人一看,覺得非常的幼稚可笑。
第一是堆砌成果,第二是平均用力。
首先說堆砌成果這個問題,在學校的時候我們有個習慣,那就是不管對不對,不管懂不懂,反正知道什么就答什么,有什么東西就寫什么東西,寫總比不寫好,反正不對也不會扣分嘛!可是這個對的加分,不對的不扣分原則,只適用于考試不適用于社會。
在這里,我要告訴你一個非常重要的事實,那就是:你有權在簡歷上寫任何東西,但是你在簡歷上寫的任何一項內容,都有可能被當成重要的論據,用來鄙視你。
為什么會這樣呢?道理很簡單,我一說你就會明白。簡歷這個東西啊,說好聽點是呈現個人經歷,說得不好聽點,就是盡可能的吹捧自己。所以,我默認你上面的每一條,都是在盡可能的提高自己的身價。
好,現在問題來了,如果你寫了一條不那么牛的信息,這意味著什么呢?這意味著啊,在你的自我的最狂野的想象里,也只能達到這種程度而已啦!這對你個人形象的打擊是致命的。
2,不要平均用力。
你之所以經歷不夠吹牛的,多半是因為你想把自己包裝成一個全才,可是你換個思路啊,如果只講一點,只講一個自己覺得這輩子最有成就感的事,是不是壓力就會小很多,能講的東西也會多很多呢?
以上說的就是學生式思維給我們造成的另外一個限制:我們會習慣于用總分的方式去衡量自己,因為高考嘛,都是看總分的,不能偏科,是一門一門加上去,甚至還要算什么德智體美勞的,才是全面的好學生。
所以,我們在寫求職簡歷的時候,也喜歡讓自己的簡歷平均用力,獎學金寫上、學生會活動寫上、社團經歷寫上、課外兼職實習經歷都寫上,面試官一看“哎呦,你大學生活挺豐富嘛!啥都干過一點,啥都有點成就,問題是,那你到底牛在哪兒呢?我為什么要招你進來呢?總不能是因為你總分高吧?”
因為你要知道,在職場上做事,專業分工是很明確的,我們要的不是一個全面發展的標兵,而是某方面能獨當一面的專家。所以,你什么都寫一點,就相當于什么都沒寫,因為你根本就沒明白自己要干嘛的樣子,我憑什么要相信你呢?
所以你發現沒,根本沒必要擔心自己的經歷不夠豐富,閃光點不夠多,撐不起一張簡歷。因為真正意義上來講啊,閃光點只需要一個就夠了,讓人記住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