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如此努力,是想對人生多一點控制力
我一朋友喜歡健身,有一次看她自己跑到墻根,順墻往下溜,扎了個靠墻馬步,端起一本書,氣定神閑看起來。我湊上前學她,沒數到十秒,直接腿一軟蹲倒在地。
她笑嘻嘻地看著我,“健身習慣要逐步養成,漸漸你對身體的控制力就會一步一步加強。原本很多做不出來的動作,突然有一天都可以做了,能控制身體的感覺特別好,這比減了多少斤肉、有沒有馬甲線還讓人開心,這就是健身的魔力。”
是她告訴我:通過不懈努力,對自己的身體擁有一定控制力,是件非常開心的事。
有次我和一哥們聊天,他說:“我最討厭一些人,明明寫不出什么東西,非怪這個時代沒人欣賞;過得清貧,非嘴硬喜歡歲月靜好。真正的好東西,怎么可能沒人欣賞?而且,歲月哪是你想靜好就能靜好的。過日子像舟行水上,只有十分努力,才有能力控制方向,這時想喧囂還是靜好,才是一種選擇。”
是啊,靜氣的人生,其實外面有一層名叫“實力”的保護罩。雖透明,卻是一層金剛罩呢。
我有一個搞電腦的朋友,他卻出身于音樂世家,父親在交響樂團吹長號,他姐姐是樂隊首席小提琴手。他打小也被送去學鋼琴。他和我說“你不知道有多變態,就跟訓練奧運冠軍似的,規定我每天放學必須練3小時琴。”
他說,小時候最大的夢想,就是看一集完整的《花仙子》,但那樣會耽誤練琴。他爸每天下班回來第一件事是摸電視機,如果電視機屁股是熱的,接下來穩準狠一頓胖揍。
我來了興趣,追問他,“那怎么辦”?他看看我,“有些夢想只能是夢想,我打小就認清了現實。不就是考10級嘛,我小學畢業前就考過去了,自此,再也不碰琴!想對生活說‘不’,要有實力的。”
我對這位小哥有點崇拜了,又有點不甘心,“那么多年琴就白學了?”
“音樂還是很愛的,現在我聽美國民謠,也在家做電子樂,喜歡音樂不一定非整交響樂。音樂就是讓人快樂的,沒有形式上的高低貴賤。”
小哥現在做的是和音樂毫無關系的進出口貿易,工作壓力大時,就出門拉活和人聊天。他說,每個人身上都有故事,平凡的人總給他很多正能量。
作家廖一梅在《像我這樣笨拙地生活》中有幾句話,我很喜歡。
“我堅信,人應該有力量,揪著自己的頭發把自己從泥地里拔起來。”
她說:“在每個死胡同的盡頭,都有另一個維度的天空。”
她還說:“你如果是一輩子都快樂無憂的人,那你一定是個膚淺的人。”
我和她一樣,是一個樂觀的悲觀主義者。我不相信這世界上有絕對的快樂,就像我不相信有時間帶不走的悲傷一樣。
人生由酸甜苦辣組成。小時候以為人生只要按部就班,就會一帆風順。長大后才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命運的禮物,只是有些人會嘮叨給你聽,而有些人會埋在心底。
難的路,就可以不走嗎?很多時候,我們并沒有選擇的權利啊。
唯有,無論順境逆境,都不放松努力生活,一點點增強自己的實力,這樣,面對人生的風浪時,才可以多一點點的控制力。
人生的路線需要規劃,但無需過度規劃。
別人拿不走你的——是日益增強的力量、卓越的見識、強大的心力,以及遇過事的淡定。
我相信,人生沒有白走的路。如果還看不見夢想的目標,大不了,再多走兩步。
堅持,堅持,再堅持堅持……就這樣,站在了人生的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