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精神狀況檢查
在這章了解的內容有:精神狀況檢查的定義;進行精神狀況檢查是要考慮的個體和文化問題;一般精神狀況檢查的基本概念,包括來訪者的外表、行為、態度、情感和心境、語言及想法、感知障礙、定向和意識、記憶和智力,以及來訪者的可信性、判斷和內省;你何時需要或不需要進行一個完整的精神狀況檢查;精神狀況檢查報告中應包含的內容以及如何撰寫一個簡短的報告。
客觀性:人們在任何人為的活動中都無法可能絕對的保持客觀或情感完全中立。我們要記住,自己既是參與者,又是觀察者,這意味著臨床面談不僅僅是觀察和評估來訪者,我們同時也參與到咨詢師—來訪者關系中。
精神狀況檢查的基本目的是評估來訪者當下的認知過程精神狀況報告允許心理衛生專業工作者采用一種業內普遍理解的格式來交流關于來訪者的重要信息。
一般精神狀況檢查列表有以下內容:1.外表2.行為/精神性運動活動3.對評估者的態度4.情感和心境5.語言和思維6.知覺障礙7.定向性和意識8.記憶和智力9.可靠性判斷力和自知力。
盡管精神狀況檢查提供了重要的診斷信息,但檢查的操作并不以心理診斷程序為主,也不是正式的心理測量程序。
精神狀況檢查中用于評估智力的題目包括知識儲備、抽象思維、判斷。咨詢師在進行正式市里評估時應該查詢公開發表的標準化的測驗材料,僅僅一句幾道題目,就對來訪者的智力功能作出結論性評價是不恰當的。
外表。咨詢師不僅應該仔細觀察來訪者的外表,還應該觀察他們的身體反應以及與咨詢師的互動。
行為或精神運動性活動。來訪者在整個精神狀況檢查活動中的活動水平都應該被記錄并保存下來。評估者要留意特定的軀體運動,同時也應該注意過度的或有限制的身體運動。過度的軀體運動可能與焦慮藥物反應或雙向障礙中的躁狂相有關,而運動減少可能表明腦器質性官能障礙、緊張性精神分裂癥或藥物誘發性木僵。抑郁既可能表現為激動不安,也可能表現為精神運動性抑制,而嚴重的抑郁更可能與精神運動性抑制相關聯。
對評估者的態度。態度被定義為發生在人際之間的友情感情近的行為。咨詢師必須允許自己誠實地對來訪者作出反應,進而將自己的反應作為了解來訪者態度的線索進行仔細觀察。咨詢師的職責是避免將來訪者的行為過度解釋為態度,或者有時要避免將其過度歸因為人格特點。一般用于描述來訪者對咨詢或咨詢師的態度的詞匯有如下:攻擊性的,合作的,敵意的,不耐煩的,漠不關心的,討好的,熱切的,控制的,否定的,坦誠的,被動的,引誘的,懷疑的。
情感和心境。情感被定義為在精神狀況檢查中咨詢師觀察到的來訪者此時此刻的情緒色彩。相反,心境是來訪者內心的主觀、持久的自我報告出來的心境狀態。情感通常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描述:1.內容和類型2.變化范圍和持續時間3.適當性4.深度和強度。在通常情況下,情感的變化范圍一持續時間取決于來訪者當前的處境和討論的主題。來訪者情感的是擔心,主要是通過考慮其語言內容與生活處境來進行判斷。心境應該通過簡單的飛影導性的開放式的問題直接進行評估。
語言和思維。語言是觀察思維過程和思維內容的最直接的途徑。某些來訪者抵抗開放式的表達,并且只對直接的提問作簡短的回答。這樣的來訪者通常被描述為“語言貧乏”。還有些粉,來訪者對評估值的問題回答得非常緩慢,這種情況可以被描述為潛伏期真長或反應潛伏期長。特殊的語言特征以及語言中出現的問題也應被記錄下來。語言問題,包括吐詞問題、節奏失調、混亂以及口吃。思維過程指來訪者如何表達他們自己,在許多情況下取得來訪者語言的一個逐字逐句的樣本,對于捕捉一些心理病理的過程是十分有幫助的。思維過程的描述語有:阻塞,細節化,韻聯,思維奔逸,松散聯結,緘默,語詞新作,固著,離題,語詞雜拌。思維內容指在來訪者的交流中表達出的特定的含義。思維過程是指來訪者如何思考,思維內容則是指來訪者思考些什么。在精神狀況檢查中,有幾個特殊領域的內容應該引起注意并進行探查,包括妄想、強迫觀念、自殺或傷人的想法或計劃、特定的恐怖以及一直關注的任何情緒,尤其是罪惡感。知覺障礙主要有兩種類型,幻覺和錯覺。幻覺可能出現在感官的五種形式中的任何一種: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幻聽是在報告中最為常見的。羅賓森推薦使用三階段的方法,通過詢問下列問題來達到下列目的:潤滑關系,幫助病人對分享信息感到舒適;發現妄想材料的邏輯聯系;確定病人的內省力及其與妄想的距離。
定向力與意識。評估者會詢問來訪者以下三個簡單的問題:你叫什么名字?你在哪里?今天是幾號?評估來訪者的定向能力是評價其混淆和定向障礙的一種直接的方法。譫妄通常包括晝夜變換的意思,注意感知和記憶可能持續幾分鐘到幾天。當來訪者散失定向能力,使他們通常首先失去對時間的感覺,然后是地點,最后是個人。定向能力的恢復是以相反的順序完成的。咨詢師應該總是用溫和的方式問及這些問題,告知來訪者有關定向力的問題僅僅是一種常規評估程序,并對來訪者的不適感表達共情,這會很有幫助。應該在面談的開始階段就檢查來訪者對自己的定向能力。
記憶和智力。精神狀況檢查要有代表性的評估三種類型的記憶:遠期記憶、近期記憶、即時記憶。當壓力產生時,人類通常傾向于編造一些東西緩解壓力,給出評估者想要的東西。如果對來訪者歷史報告的準確性有所懷疑,請來訪者的朋友或家人來確認歷史信息可能很有用,這樣的程序很復雜,因為泄露信息必須有所有當事人的簽字,以確保法律保護。事實上,腦損傷的來訪者更可能存在否認存在記憶問題,并且竭力通過虛構來掩飾想法,抑郁的來訪者往往夸大他們的認知能力受損的程度,大量地抱怨他們的腦子出了毛病。抑郁的來訪者的認知功能實際上有時是受到損傷的,這種現象被稱作假性癡呆。有幾種評估來訪者即使記憶的正式方法:最為常見的是連續遞減7、回憶短故事以及數字廣度。當來訪者因為記憶問題被轉診過來時,進行初始精神狀況檢查是恰當的,但是檢查之后應該跟隨進一步的臨床評估。當完成一個典型的短暫而又接觸有限的精神狀態檢查后,對智力做判斷一定要非常小心。對智力定義了三種形式:學業問題解決、實用性智力、創造性智力。
可信度、判斷力和自知力。可信度是指來訪者的可靠性和誠信度。以很含糊或具有防御性的方式回答問題的來訪者很可能是不可靠的。在臨床情境中,來訪者的判斷力可以通過探索其活動、人際關系和職業選擇,在初識面談中進行評估。處于青少年期的來訪者判斷能力常常很差。自知力指來訪者對于自身問題的理解。在許多情況下,完全沒有自知力的來訪者會極力否認他們有任何問題。咨詢師通常可以參考下列四個等級來描述來訪者的自知力水平缺乏:來訪者,不承認存在任何問題;較差:來訪者可能承認有一些小問題,或一些微小的癥狀;局部:來訪者更多地承認他們有問題需要治療,然后這種自知力會消失;良好:來防止爽快地承認自己有問題需要治療。
使用精神狀況檢查的基本方針是,在懷疑來訪者的精神病理學水平增強,是有必要使用精神狀況檢查。對于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來訪者,必須謹慎使用精神狀況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