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信(502年~557年)原名獨孤如愿,云中(今山西大同)人,是西魏、北周時期的重要將領,八柱國之一。他一生共有七個女兒,其中三個都相繼成了皇后,她們分別嫁給了北周、隋朝和唐朝的皇帝,這也使得獨孤信被譽為“天下第一老丈人”。獨孤三姐妹為何如此出色,她們一生的經歷是怎樣的呢?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逐個介紹一下!
北周明敬皇后——獨孤信的長女
獨孤信的長女為郭氏所生,她嫁給了宇文泰庶出的長子宇文毓。孝閔帝元年(557年)九月二十八日,宇文毓接替弟弟宇文覺成為北周的第二位天王,他的妻子獨孤氏第二年正月也被立為王后。剛剛成為王后才三個多月,獨孤氏便因病而逝了,葬于昭陵。武成元年(559年),宇文毓正式稱帝,并追封獨孤氏為敬皇后。武成二年(560年)四月二十日,宇文毓被北周權臣宇文護派人毒死,后來與獨孤氏合葬,謚號為明帝,獨孤氏也被加謚為明敬皇后。
獨孤氏生前并未給周明帝留下一兒半女,據專家考證,她可能是在生下嫡子之后去世的,而她的兒子不久也夭折了。
隋朝文獻皇后——獨孤信的七女兒
獨孤信的第七個女兒叫獨孤伽羅。西魏大統十年(544年),獨孤伽羅出生于河南洛陽,其生母為清河崔氏。北周孝閔帝元年(557年),獨孤信將獨孤伽羅嫁給了他的老友楊忠的嫡長子楊堅。小夫妻婚后月余,獨孤信與宇文護政斗失敗被迫自盡,勢力流散,妻兒也受牽連流放到蜀地多年,和楊堅的姻緣使獨孤伽羅保留了貴族身份,免遭流放之罪,而家門巨變的陰影,又讓丈夫對她更為愛憐有加。夫妻倆誓無異生之子,相約白頭,永不變心。
由于楊家不肯依附宇文護,再加上與獨孤信聯姻的這層關系,導致楊堅備受猜忌,連續八年原地踏步不得升職,甚至不時有性命之憂。對此,楊堅和獨孤伽羅不得不相互鼓勵,互商對策,以逃避宇文護懷疑的目光,獨孤伽羅也一直保持著低調謙恭的作風,盡量為丈夫消災解難。天和七年(572年),周武帝宇文邕發動政變,鏟除了宇文護,楊堅夫婦終于松了一口氣。
建德二年(573年)九月十九日,周武帝特意禮聘楊堅的長女楊麗華嫁給皇太子宇文赟。宣政元年(578年)六月,周武帝去世,宇文赟即皇帝位,是為周宣帝,楊麗華當上了皇后。有一天,昏庸暴虐的周宣帝欲賜楊麗華自盡,獨孤伽羅聞訊后,一展其北方婦女的堅強風慨,毅然闖入宮中為女兒求情,以至叩頭流血,楊麗華才得以保住性命,同時又使楊家免于株連之厄。
大象二年五月,周宣帝駕崩,這時宣帝的兒子靜帝年僅九歲,宣帝幸臣劉昉、鄭譯矯詔引外戚楊堅入宮輔政,試圖通過操縱他來掌控最高權力。通過一番斗爭,楊堅反制住宣帝幸臣,控制了中央權力中樞。此時,楊堅遇到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的生死抉擇,他對此猶豫不決。就在這個關鍵時刻,獨孤伽羅派心腹入宮向丈夫進言:“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既然已經騎在猛獸身上了,那就一定不能夠下來,你盡力而為吧!”妻子一語點破了楊堅的處境,也給了楊堅最大的支持和鼓舞,使他下定了改朝換代的決心。
開皇元年(581年)二月十四日,楊堅即皇帝位,建立隋朝,史稱隋文帝,三天后便冊封獨孤伽羅為皇后。獨孤皇后通達書史,聰明過人。每次隋文帝上朝,她都會與之同輦而行,至殿閣才止,并派宦官跟隨伺候文帝。政事有失誤之處,隨即匡正諫言,多有增益。她等候文帝下朝一起回宮,同起同居,相對欣然。獨孤皇后很有政治才能,每當與文帝議論國家大事的時候,他們的看法往往不謀而合,十分一致,故而宮中同尊帝后為“二圣”。
在獨孤皇后的積極參與和協助下,隋文帝北御突厥、南平陳朝,一統華夏,使得社會安定、國家富強,動蕩分裂近四百年的南北雙方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逐步融合發展,從而開啟了隋唐盛世。隋仁壽二年(602年)八月二十四日午夜,獨孤皇后于永安宮奄然而逝,隋文帝悲痛不已,于是親自為其送葬,謚號為文獻皇后。仁壽四年七月,隋文帝病逝,十月后和文獻皇后合葬于太陵。
唐朝元貞皇后——獨孤信的四女兒
獨孤信的第四個女兒為郭氏所生,她嫁給了唐國公李昞,是唐高祖李淵和同安長公主的母親。獨孤氏一向體弱多病,怎么也治不好,時常到了撒手人寰的地步。她性情嚴厲,是個典型的母老虎,媳婦們全都害怕她,因此總是裝病不來侍奉。而李淵的妻子竇氏是個例外,竇氏日日夜夜都在她身邊服侍著,幾乎不脫衣服鞋襪,動輒一個月。李淵登基稱帝時,獨孤氏早已因病去世了。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六月六日,李淵將她追謚為元貞皇后。
雖然獨孤信的三個女兒后來都風風光光地成了皇后,但長女生前只當過王后,她是在死后才被追封為皇后的;四女兒更糟糕,窮極一生都未能當上皇室成員,只是死后徒有虛名罷了;相較而言,七女兒獨孤伽羅就幸運多了,她不僅在生前當了長達二十一年的皇后,而且還深受丈夫楊堅的寵愛,所以照此看來,獨孤伽羅才是真正的人生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