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過后,很是忙碌,從老家回來都沒正經開火做過飯,今天回家路上媽媽打電話,問我:在哪吃飯了嗎,怎么還沒回家,晚飯計劃吃什么....我說一直忙沒咋正經做飯吃,媽媽那邊沉默了一會兒,然后繪聲繪色的跟我說她們吃的年粥,侄子侄女二人瘋搶著喝了一碗又一碗,說的我都饞了。知女莫若母啊!她就知道苦口婆心的勸我按時吃飯不如美食誘惑來的聽話,回家路上就開始盤算熬年粥了。
所謂年粥就是玉米面做的粥,我們那邊方言叫年粥,也許是在那些吃不飽的年代,只有過年才能美美喝上一碗的粥,所以叫年粥吧!
鍋里熬上水,多加些因為要熬煮多時才會醇香,正宗粉心紅薯切塊,放入鍋中,把老家帶來已經磨好的玉米面,在碗中用溫水調泄,(這是媽媽的秘笈哦!)這樣不會在下鍋攪動時出現面疙瘩,粥才細滑黏稠,水開后倒入調好的玉米面糊糊,攪拌均勻,再開鍋后撒入食用堿面,紅薯玉米面攪動起來,半開鍋蓋小火熬煮,大約半小時后,紅薯就煮透了,粥也好了。我著急吃,不到二十分鐘就起鍋喝了一碗。
如果想做的好吃,需要鐵鍋煤火,以前小時候媽媽每年冬天都是在煤球爐火上做飯,粥煮的咕嘟咕嘟的,香氣四溢。再早些時候,就是奶奶燒火炕的柴火大鐵鍋,每天清晨,我還在睡夢中,奶奶就已經點火熬粥做早飯了,暖暖的火炕被窩,香醇的年粥味道,紅薯的香甜,伴著柴火的煙灰氣味兒,熱氣騰騰,煙霧繚繞,是個小孩都不情愿從被窩里爬出來的,可是奶奶喚上一聲:再不起我可把年粥嘎噠給別人啦!我保準一咕嚕就爬起來。大鐵鍋熬完年粥,在鍋底都會結上厚厚的一層嘎噠,沉積在鍋底的紅薯跟玉米面經過柴火的慢慢熬制,貼鍋的那面是金黃色的嘎,微糊嘣香,給每人盛完粥,奶奶總會用鏟刀把嘎噠鏟起來,放在我的碗里,小孩子們都喜歡年粥嘎噠,都會爭搶,唯獨奶奶偏愛我,吃著年粥嘎噠,喝碗熱乎乎的粥,真是滿滿的幸福。
現在,離家遠了,媽媽做的粥輕易都喝不到了,自己熬粥都是用電飯鍋,不粘鍋的涂層徹底的不會讓你吃到微糊的嘎噠了,可心底還在思念奶奶的年粥嘎噠,那幸福的童年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