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600人死傷,史上最慘槍擊案——你一定要看的美國控槍簡史(上)

美國時間10月1日晚,拉斯維加斯爆發了美國咸史上最嚴重的一起槍擊事件——一名64歲的退休會計師斯蒂芬·帕多克于賭城曼德蕾海濱度假酒店32層,向參加附近的一場露天音樂會的兩萬余名觀眾進行了瘋狂的掃射,造成了59人死亡,527人受傷。


現場試圖躲避襲擊的人們

如果對這個數字沒有什么概念的話,我們只需要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就行——在朝鮮戰爭末期最慘烈的上甘嶺戰役中,美軍在第一天的行動中也只損失了433人,其中陣亡人數只有41人。

兇手是何許人也?

這可能是這次槍擊事件最大的謎團之一。兇手斯蒂芬·帕多克是一名64歲的退休會計師,住在離拉斯維加斯僅一小時車程的內華達州梅斯基特的一處養老地產里。帕多克平時雖然也喜歡到賭城來“玩兩把”,然而卻幾乎沒有什么犯罪記錄,更沒有軍隊背景。而他本人在這次槍擊事件后在房間內自殺,讓他的作案動機成了徹徹底底的謎團。


兇手照片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這位退休會計師雖然身家還算清白,然而他的父親——帕特里克·本杰明·帕多克卻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赫赫有名的江洋大盜,因為連環銀行劫案而被FBI列為十大通緝犯長達8年之久。

由于兇手的身份實在沒有什么可疑之處,因此警方直到現在還沒能推測出他的作案動機。而雖然ISIS迫不及待的跳出來宣稱對此時負責,但專家表示帕多克一個地地道道的美國白人,平時跟ISIS也沒什么接觸,基本可以確定其作案動機跟極端組織沒什么關系。因此帕多克究竟為什么要這么干,咱們暫時還不得而知。

為什么傷害如此慘重?

造成如此慘重傷害的原因主要有三個,首先是音樂節上高度密集的人群使得兇手幾乎不需要怎么瞄準就能夠輕易的將子彈射入人群中;其次是兇手從32層樓上居高臨下的將子彈“潑撒”而下,這使得原地臥倒這種常用的躲避子彈的方式完全失去了作用。

射擊方向示意圖

而最致命的一點,則是兇手使用了威力巨大的自動步槍,在五分鐘的時間里幾百發子彈傾瀉而出,造成了驚人的傷亡。

兇手是怎么搞到這些武器的?

兇手所在的內華達州對槍支的管理十分松懈,簡單來說,任何人都可以在內華達州挎著一支槍上街晃悠——而且不需要任何注冊手續。同時內華達州也不禁止私人持有自動步槍,更不禁止私下的槍支交易,對子彈的購買也沒有任何限制。這使得兇手能夠十分方便的搞到自己想要的任何槍械。

這次襲擊在歷次槍擊事件中處于什么規模?

毫不夸張的講,這次槍擊事件是美國現代史上規模最大的槍擊案。

美國通?!按笠幠寭羰录倍x為“4人及以上遇難的槍擊事件”或“涉及人數超過10人的槍擊事件”,而自1999年以來,美國已經先后爆發了8次聳人聽聞的大規模槍擊事件。

2016年——49人死——奧馬爾·馬廷在佛羅里達州奧蘭多一家同性戀夜總會內向賓客開槍

2007年——32人死——學生趙承熙在弗吉尼亞州理工大學(Virginia Tech)內掃射其他學生,繼而吞槍自盡

2012年——27人死——亞當·蘭扎在康涅狄格州桑迪·胡克小學內槍殺20名6至7歲學童與六名成年人,然后自盡

1991年——23人死——喬治·漢納德開車撞向得克薩斯州基林市一家咖啡館的圍墻,繼而開槍殺人,并最終自盡

2015年——14人死—— 賽義德·法魯克與妻子塔什芬·馬利克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圣貝納迪諾一場員工聚會上向法魯克的同事開槍

2009年——13人死—— 美國陸軍少校尼達爾·馬利克·哈桑在得克薩斯州胡德堡基地內向同袍開火

2009年——13人死—— 黃靈發(Jiverly Wong)在紐約一處移民服務中心內射擊群眾,繼而自殺

1999年——13人死——在科羅拉多州杰佛遜郡的哥倫拜恩高中,埃里克·哈里斯和迪倫·克萊伯德開槍射殺同學和一名老師

不過同這次槍擊事件的死傷人數比起來,上述這些槍擊事件都只能算是“毛毛雨”,這次槍擊事件死傷人數接近600人,幾乎是上述這些槍擊事件死傷人數的總和。

歷次槍擊死傷人數一覽圖

死傷如此慘重,美國政府會不會開始禁槍?

雖然近年來美國的大規模槍擊事件一樁比一樁造成的傷害嚴重,但想要美國政府下定決心來禁槍,恐怕還不太現實。

美國人對槍械的熱愛可謂“自古以來”,在獨立戰爭中,持槍的民兵在法國人的幫助下打跑了英國軍隊,因此在建國立憲的時候,人民的“持槍權”就被自然而然的寫到了憲法里。

1789年憲法第二修正案提案的手寫副本照片

A well regulated Militia being necessary to the security of a free State, the right of the people to keep and bear Arms shall not be infringed.

這條修正案在用詞上是十分有意思的,其中的“Militia”與“free State”都別有深意——為什么強調是“Militia”(民兵)呢?因為民兵并非正規軍事組織,除了保衛家園以外幾乎不具備攻擊性;而“free State”State的結尾沒有S,意味著這里的“free State”指得是州,而非聯邦政府。所以這句話翻譯過來,應該是“一支紀律嚴明的民兵乃維系自由州安全之必要,因此人民持有并攜帶武器的權利不可侵犯。”(關于憲法的用詞,可以參見美國國家檔案館憲法存檔

為什么這里面大家一定要強調“free State”呢?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大家覺得咱們一起打跑了英國人,搞出來一個聯合政府——這萬一有一天政府化身惡龍,要褫奪各州利益怎么辦?美國聯邦政府與各州政府之間的勾心斗角一直都是早期美國政治活動的主旋律之一。于是憲法第二修正案應運而出,明確人民有持有武器捍衛各州之權力。而這一表述,在國內隨著不靠譜的翻譯變成了“人民有持有武器,捍衛國家安全的權力”。

于是自1791年憲法第二修正案通過以來,近一百五十年間美國人民該干嘛干嘛,誰也沒想過在這條法律上動什么腦筋。

然而1920年,美國大規模禁酒運動開始了。于是瞬間美國的黑手黨勢力就跟地下私酒一起膨脹了起來,實力大漲之后的黑手黨開始尋求更大火力的各種武器,各種沖鋒槍和步槍成為了他們的心頭好——偏偏就在這個時候,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大危機又爆發了!失業人口暴增進一步將社會推向了混亂的一面,于是美國政府發現事情有點不對了:這黑幫的火力愈演愈烈,都快趕上軍隊了??!不行,咱們得控制控制!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政府終于開始控槍了:聯邦政府先是在1927年出臺了《槍支郵寄法》,規定郵局不再提供槍械郵寄服務,從控制了槍械的流通渠道;繼而又出臺了1934年的《聯邦火器法》,約束了機槍、步槍及鋸短槍管的槍支(這些槍一般多出現于黑幫火拼中)的使用與流通,在1938年對《聯邦火器法》的修訂中,不僅進一步擴大了槍械的管控范疇,還規定了槍支交易的登記方式。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對槍支購買者的限制:禁止出售槍支給有過重案犯罪記錄的人以及在逃犯。

至此之后聯邦政府度過了一段還算太平的日子,而美國公民們也對政府的良苦用心表示理解——誰家保衛家園要用機槍?所以大家相安無事,直到20世紀60年代。

熟悉歷史的朋友自然知道,上個世紀60年代時美國的民權運動正值高潮期,而與之相對應的,則是大規模的警民沖突與群體性事件。而3K黨這樣的白人暴力團體則熱衷于用暴力解決問題,不斷制造槍擊與爆炸案襲擊黑人與民權主義者,在這樣的背景下,一時間美國社會變得動蕩不堪,人人自危,槍支銷量大增

在 20 世紀 60 年代的頭四年中,平均每年手槍的銷售量達到 60 萬支,到 1966 年在市場上出售的手槍的數量翻了一番,達到 120 萬支。到了 1968 年,手槍的銷售量幾乎又翻了一番,達到 240 萬支。

槍支的泛濫最終釀成的苦果就是,在整個60年代,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以及肯尼迪總統的弟弟、前美國司法部長羅伯特·肯尼迪均死于槍擊事件。

肯尼迪遇刺案現場

這幾起槍擊案極大的刺激了美國人:受人愛戴的總統被打死了,受人尊敬的民權領袖也被打死了,這政府趕緊禁槍吧!不然指不定明天死的都是誰呢!

在這種氣氛下,1968年槍支管制法出臺了。這部法律對美國境內槍支的生產與銷售進行了嚴格的限制,同時還對槍支的購買者進行了約束。與之相伴的,是各個州都不約而同的加強了對槍支的管理力度,一些州出臺了嚴厲的管制措施,以限制槍械的濫用。同時約翰·肯尼迪與馬丁·路德·金的慘案也在不斷刺激著大眾,使得美國的整體風氣開始向控槍轉變。

然而到了80年代,兩件事徹底毀掉了這一切。


(待續)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小時候玩伴的爸爸是出租車晚班司機,對這個職業從小就有種天然的親近感,跟她玩耍時候,總是可以聽到她轉述她爸爸講給她的...
    小蘑菇的樹洞閱讀 454評論 1 1
  • 最喜歡的是印度“廟舞”Temple Dance,極有儀式感,簡潔明了,音樂與舞點精確配合,充滿虔誠、奉獻的氣氛,是...
    莊書閱讀 652評論 0 2
  • 聽說 目送太久 會忘了前行
    夕美人閱讀 302評論 0 0
  • 昨晚課程結束后,在老師的帶動下決定挑戰一下自我,奮不顧身的跳入了這個100天寫作練習計劃的坑。 丫頭一...
    幽蘭的從O到1閱讀 391評論 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