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向光的小蟲
大自然的物種中,最聰明的是人類了吧,但為什么我們總是最怯弱的呢,黑夜里漫山遍野的花花草草都可以隨風飄揚,颯颯作響,百獸之王可以出沒在山崗肆意吶喊,而我們人類躲在自己發明的燈光下,甘愿被寂寥的夜浸透,我們總是喜歡把自己置身在有光的地方
——向光的小蟲
壹
好像平淡的生活久了就會出現一個不大不小的情結,讓你無處遁形,惶恐不安,很多次我在夢境里告訴自己,一定要活的平凡而不庸俗,要在短暫的一生做出點名留青史的痕跡,也有人曾安慰我說,活在當下就好,想那么多未來的事情干嘛,搞得整日憂心仲仲的模樣,毀了笑顏,迷失自我,越想的遠就像越拉的緊的枷鎖,讓你固步自封,像囚禁了自己,無處可逃,所以,你看,二十年來,我還是活的平凡而庸俗。
最近我又看起了史鐵生的《我與地壇》,漸漸的我才明白,世間的事其實在生命面前都是小事,小到不足掛齒,世間的事又是大事,因為人類總喜歡去放大一件事情。如果生命擺在你面前的道路僅有一條,我相信你還可以努力找出第二條,就像千里赤地上的一株嫩綠;在我眼里的史鐵生先生,像是站在死里去看生,只有這樣的角度去看待生命,你就會覺得生命里最簡單的擁有可能就是最奢侈的憧憬,而這樣的角度我們都不能去嘗試,所以我們都在拿最奢侈的資本整日肆意妄為。
看到這里的你,可能和我一樣,出生在一個很平凡的家庭,我有疼我的爺爺奶奶,愛我的爸爸媽媽,有和睦的左鄰右舍,有完整的童年,有充實的高中時代、最美的大學時光,畢業后有了一份不錯的工作,在小城鎮上班,你看看,我們擁有的已經很多了,但我們卻還在抱怨買不起一幢學區房,買不起一輛心儀已久的車,是我們要求的太多,還是這個世界的規則太扯淡,還是上帝太寵溺你我,我曾經幻想過,這種想法真的在思緒間輕盈的滑過,如果某一天你我遭遇了史鐵生先生的境況,可能我們都會覺得死比活著更加來的痛快,他也曾經在無數個日日夜夜的地壇上萌生過無數次關于死的想法,但他最終沒有選擇離開,而是在經過漫長的煎熬和斗爭中,從死里逃生的開辟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文學之路,那一抹嫩綠變成了一片森林,讓后人為之汗顏的獨一無二的道路,所以,我總是喜歡用假設的方式去警惕自己,我們所擁有的已經足夠多,不能有太多的貪欲,這樣,你才能在世俗的浮躁中找到真實的、你所想要成為的那個自己。
貳
最近,我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下樓去超市買個啤酒或者買點冰凍水果,宿舍樓下距離最近的只有一家不大的水果店,而且每次買的水果都不怎么好,老板倒是很熱情的,每次給我推薦新鮮的水果,我也就信以為真的當真了,第一次他推薦了榴蓮,我說我沒吃過中國的榴蓮,不敢嘗試,應該很貴很臭吧,他說不臭,你要敢于嘗試新鮮事物,嘗嘗下次肯定會再來買,所以我就近百元買了兩小瓣榴蓮,結果回去一吃,又臭又軟,好像是冰箱里凍的太久了,然后就扔了;第二次我去的時候,我給老板說榴蓮很難吃,凍太久凍壞了,他不好意思的哦了一聲,就用不好意思的表情給過去的誘惑買了單,我也不知道他是否把從進門的笑臉和熱情的服務都折算成了人民幣,因為我從來是一個不會去看稱和講價的人,接著他繼續又給我推薦起了葡萄,說是當地的葡萄,今天進的,不酸,我就買了一斤嘗嘗,結果拿回去差點酸死我;第三次,我又去了,但是我再也沒聽老板的推薦,他給我推薦什么我就不敢買什么,然后就買了冷門的蘋果,就像帶回家了一群被遺忘的孤兒一樣,回來吃了一顆感覺還可以。
你可能會覺得我有病,為什么老板帶著誘導性的經銷,我還要死皮賴臉的去了那個小店,因為附近沒有其余的水果店了,這個小店有點壟斷的味道,老板某天還信誓旦旦的給我說,你們老總也天天在我這里買,就好像他看出來我是死心塌地跟著老板干一輩子的那種人一樣,我心里想,附近就這一家破水果店,大晚上的,買個水果總不能讓我再翻山越嶺吧。
后來我仔細想了想,生活中,有很多像這樣的下賤,當擺在我們面前的選擇只有一個的時候,你就無奈的用下賤去抵擋那些茍延殘喘和茍且偷生的人兒,在職場上,在生活中,你也是如此,縱然有很多你不想去理會不想去說話的人,但你因為工作而不得不去社交的時候,你就會恍然明白,一個人成熟的表現,就是學會和無論多么傻逼的人都能心平氣和的去相處,你也學會了和這個社會坦誠相待。
叁
前幾天被一片熱文《北京,有2000多萬人假裝在生活》刷遍社交媒體,在我看來這篇熱文已經寫的很委婉了,如果讓我去寫,題目肯定會是“北京,大部分人沒有生活”,可能有些夸張,因為我沒在北京生活過,但我有北京的同學和朋友,我也在上海生活了四年,大部分的北京、上海的年輕人壓根就沒生活,因為生活都給了工作,工作掙得錢大部分給了房東,房東的大部分錢給了政府還貸,政府拿了錢還要繼續賣地,生活就像一個不封閉的圓圈,就在前幾天我還看了某媒體在北京街頭和地鐵的隨機采訪,十個人里面九個人都說時間不夠用,每天工作到深夜,還要從城中跑到城東或城西的出租房,這樣的生活她們堅持了好幾年,當然,很多人也會覺得充實,讓工作榨干了時間,這樣才顯得在努力生活,這不是我們年輕人的錯 ,因為我們足夠努力,月薪入萬都買不起五環外的房,這是社會的錯,所以,四五年后,北京,有兩千多萬人可能又會選擇離開。
其實,去泰國、美國生活后,我才明白,我們不能選擇自己的出生地,無法選擇去哪種社會制度里面生活,我也曾羨慕過泰國人民的無憂無慮,美國人民的自由奔放,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讓自己擁有生活,不管自己身處哪種體制里面,最重要的是一個人的想法和活法,不能趨之若鶩的追隨別人的步伐,大多數人走的路不一定是正確的道路,因為集體犯錯那就不是錯誤了,所以,我想告訴我的同輩們,短暫的一生中,有點自己的生活才不枉一生,不要等某一天倒下了,才發現這輩子居然只是在工作,在拼命還房貸,只為了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一幢鋼筋水泥籠,至于這么費勁周折嘛,這個世界不一定拼盡全力拿到的東西才能證明你的功成名就,有時候放棄也是一種成功,這不是逃避,而是更加的疼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