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請做好D6507次3站臺1道停靠準備,請要前往深圳的旅客拿好您的行李在3站臺等候。帶小孩的同志……。”
火車站的廣播讓剛畢業的張晨有些激動。
他拿著手里藍色的車票反復確認自己的車次、座位、日期還有那頭上打著的“深圳”。
學長說了:“在深圳學軟件的,新人一個月都有六千。做上一年,工資過萬輕輕松松的,咱做程序員的越做越吃香。”
“每個月六千,我跟別人租房一個月一千,吃飯兩千,零花一千,怎么說我還能存兩千呢。要是我能做一款火到爆的游戲,我的夢想……。”
張晨心里激動的不行,他好像已經拿到了第一個月工資,用法規劃了好幾遍,昨天算的存下兩千五,今天就又變成了兩千。
火車呼嘯著從遠處進站。
張晨趕忙緊了緊背包,提起放在地上的箱子和兩三個袋子,行李很重他卻覺得很輕,因為有夢想幫他托著。
車門開了,張晨從五號的車廂托著大包小包上了車;隔壁的四號車廂,林晚提著一個小行李箱下了車。
她穿著時尚,沒有特意的追捧大牌與潮流,但是渾身上下不管哪一件都是這個小縣城里找不到影子的;她下意識的抬手看了看手表,火車晚了一分鐘。
她在深圳上的大學,還沒有畢業就在深圳實習,作為一個實習生一分鐘意味著地鐵可能已經走了,意味著會議可能上司比她先進場了,意味著顧客可能不耐煩的已經走了……。
謹遵時間,成了她生活與工作中的態度與教條;晚了一分鐘,就好像鐘表上的分鐘、時針揮舞起手中的荊條鞭笞著她的心臟一樣。
她在這沒有夢想,只不過有一個月六千的實習工資,這是讓所有在老家的同學都羨慕的。
“哇,剛畢業就有六千一個月?”
“六千一個月,這也太多了吧?我在這才兩千一個月。”
“你那發展前景一定很不錯吧,你的夢想是做一個著名的設計師嗎?”
然而她的夢想只不過也就是兩三千,一個小家,陪著爸媽而已。
她忽然笑了笑,放下了手,自己不是已經辭職了嗎?畢業了,去他媽的深圳,去他媽的一分鐘……。
她托著行李與身后緩緩開動的火車漸行漸遠,與身后去深圳的路漸行漸遠。
一趟列車:
每一個座位都是一個故事。
每一張車票都在故事發生的路上。
我一直認為:
在城市里念大學的縣城孩子,讀書時放假回到縣城家中和畢業之后回到縣城家中,他們看到縣城的心態是不一樣的。
前者大都是不屑的,無聊、落后、工資低……。
后者大都是糾結的,至少這里安穩、舒適、還可以跟在父母身邊……。
許多人面臨著同樣的疑惑“畢業之后,是該回到老家有車有房,還是選擇獨自一人漂浮在大城市孤獨行舟呢?”
這依舊是那趟車,一頭連著北上廣,一頭連著老家。
你是張晨,你也是林晚。
你需要明白的是,不管是張晨還是林晚,都只是一個普通人,并沒有誰比誰更高一等,誰又或者才該是這個世界的中心。
錢鐘書說過:“所謂的長大了,是從你意識到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開始的。”
如果你在這有夢想,你就做張晨。
你有去北上廣漂浮的目標,北上廣的確更適合你,那有著不錯的資源、更多的機會。
就像《乘風破浪》里徐太浪對小馬馬化騰說的:“這個世界會變的,你不屬于這里,你該上路了。”
在那樣的大環境中,你的目標,你的夢想會像是你那小舢板的破帆,看著弱不禁風有時候甚至有些可笑,但終究會指引你前進,風越大,越快。
或許你會說夢想太空洞了。
其實夢想并不是個空洞的概念。
如果你覺得夢想太虛,那是因為你沒有夢想。
夢想是你對未來的自己狀態的一種渴望,你心里明白要達到這種狀態,你都需要做什么,可能會很艱難甚至會讓你脫一層皮,當然有時候可能還需要一點點機會。
但,“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
你如果不在追逐夢想的過程中,機會來了,你是抓不住的;有些時候,年輕時候聽爛了的話,經歷了一些生活再來思考,會有別的感受。
如果你在大城市里沒有夢想,你就做林晚。
否則人云亦云只不過覺得在那,體面、能賺些錢;明面上堅持著自己的驕傲,暗地里卻羨慕著老家的誰誰誰又買了車,買了房。
于是你抱怨著自己所處環境的游戲規則、抨擊著你所面對的一切。
那你會在CBD的辦公室里有一張小小的桌子,在遠離CBD的小屋子里有一張小床,你總是在夜里躺在床上輾轉反側,不是因為憧憬而是煎熬。
小城市并不意味著放棄,它只是另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這個世界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野心的,也并不是所有人的能力都能匹配他的野心,這并不是一件丟人的事情。
而且小城市也并不意味著這就不配擁有夢想,新聞總是能見誰誰誰回家之后怎樣怎樣,不是家里有夢想和機會在等誰誰誰,只不過是誰誰誰帶著自己的夢想在家里找到了機會而已。
回家也好,孤獨行舟也好,只不過是一個普通人拿著車票上車或者下車而已,都是生活,而已。
我們是張晨,我們也是林晚,我們都在努力生活。